建站系统
本站资讯

当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请停止要求他说「对不起」

两起严重社会杀人与伤人事件的犯罪者,一位已拥有相当的社会地位与知名度,一位从小就在优渥家庭环境里长大,为什么会管不住自己的情绪,用暴力的行为来面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这阵子应该有不少父母亲注意到两则新闻,一则是7-11超商于某日清晨发生命案,起因为蒋姓男子因未戴口罩被店员规劝,后竟持刀猛刺30岁蔡姓店员致死一案。蒋姓男子身分被起底,为知名纸雕师。而另一则新闻则是因名车玛莎拉帝被擦撞,张姓男子手持球棒伙同他人将18岁宋姓大学生打成重伤,宋姓大学生曾一度昏迷住进加护病房。

玛莎拉蒂富少
(图/shutterstock)  

正义,该如何定义

    「我们每次听到这种新闻时,出现在心理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是不是都会觉得『这种人不如死了算了』,或开始指责这些父母『你们怎么会教出这种小孩』?」

    咨商心理师叶北辰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内的重要概念为例,剧情描述一位犯下无差别杀人事件的李晓明,围绕在他身边的加害者与受害者,怎么重建生活的故事。而在这样的事件里,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需要被惩罚?谁又值得找回自己的人生?

    而每每这样类似的事件发生后,社会舆论总是充斥着正义之声,多数人会自然的为事件里的人们贴标签,恶之欲其死的想法在此刻极为自然,却不知道一个看似很正义的想法,却有可能引起其他牵连与波动。你的正义可能无法拯救任一个家庭,反而可能毁掉了更多。

教养,影响孩子一生

    每个人都会生气、也都曾愤怒。叶北辰说,但事实上,我们与这些犯罪者之间,并没有距离,差别只在「你我没有出手而已」。而有没有出手,确实就和教养息息相关,叶北辰表示,教养这件事,说穿了就是:「我们如何去影响一个人」。

    如果你可以发挥影响力,引导你的孩子面对愤怒、处理愤怒,当他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情绪时,他就不会变成用暴力来处理问题的人。很多父母亲若发现孩子用「打人」的方式去面对他遇到的问题,多半都有几个反应:

1.告诉他「你不可以这么做,这么做是错的」。

2.要孩子马上认错。

    但叶北辰认为,父母该做的,不是马上告诉孩子你不该这么做、这么做是错的或是立刻要他对不起!而是要去教小孩子:面对愤怒。「因为我们的社会,不管是父母还是师长,都鲜少教孩子去面对愤怒」,他认为,要教孩子觉察情绪,但不要压抑情绪。

玛莎拉蒂富少
(图/shutterstock)  

    比如蒋嘉凯曾接受节目《大师来了》专访,他说他自己「好不容易做到一个国际游戏的主架构师,然后,这时候叫我放下一切,我要回去陪一个我相处没有多久的爸爸。」蒋嘉凯在媒体上表示,他父亲是性格刚烈的黑道大哥,脾气很硬,蒋嘉凯也自承自己想做一件事就做到底,和他父亲很硬的个性很像。很硬,其实也就代表某种压抑的情绪。

    叶北辰说,当孩子犯错时,要让孩子说出自己愤怒时的感觉,是心跳加速、全身紧绷,还是胸口紧痛、喉咙处紧热⋯⋯,这等于是教会孩子去体验情绪,并说明情绪,因为如此梳理情绪,才有机会去找各种不同表达愤怒的方式。 

理解孩子在同侪面前的样貌

    接下来,就是要去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如一个孩子若曾经在一个环境里或同侪团体里,而这个环境或团体的氛围是,若不揍人就代表自己虚弱,当然他就会习惯在面对问题时,用极端的情绪和暴力来解决。

    叶北辰表示,一个小孩的心性养成,和他从小家庭环境有关,再配上个人特质,同侪关系等等条件,如果当这个孩子觉得:我拥有权力且不可一世!或是我必须在同侪关系里,用逞凶斗狠证明自己!比如玛莎拉蒂富少就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他与同侪间,应该也是用逞凶斗狠来确认关系和地位,才会在一瞬间找来那么多人,一起犯下这起社会事件。

与孩子一起体验人生

    和孩子一起面对他遇到的问题,教他体验愤怒,并告诉他舒缓愤怒的方法,包括:深呼吸、运动,或是和好朋友与父母亲说出他所经验的愤怒,而非立即指责: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快说「对不起」!

    所有的暴力都是愤怒的情绪不曾好好面对,他表示,再怎么优雅的父母可能会教出凶悍的孩子,或怎么凶恶的父母也有可能会教出优雅孩子,教养要注重身教,并重视过程,才能避免养成用暴力去面对问题的孩子。


相关主题

评论

回复

Vaptcha启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