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太早站太早走好吗?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观念正确才重要!
「我的宝宝学会坐之后,就直接跳过爬行阶段,已经开始踮脚尖学走路喔!」正当妈咪喜孜孜地向亲友诉说孩子的快速发展时,殊不知跳过爬行阶段直接站立或踮着脚尖学走路的孩子并非比较优秀、发展比别人超前,唯有按部就班的学会坐、学会爬,行动力逐渐增强,再开始协助孩子进入独立移动、行走的成长新阶段,才是正确的生理发展!
妈咪别自豪发展过早未必好!
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提供临床案例,有位妈咪带着两个儿子来咨商,弟弟九个月大,已经可以扶着站,哥哥三岁,跑、跳、丢球与踢球的能力较差,在公园与小朋友玩耍的过程中,也较容易摔倒或受伤。妈咪说弟弟的能力应该比哥哥好,才九个月大已经会站了,但其实当初哥哥也有类似的发展模式,没有经过爬行就能够站立与行走,长辈都夸他发展过人,却不知尔后的动作协调却明显落后其他孩子。这次来咨商主要是想评估哥哥的状况是否有机会改善,另外,弟弟良好的表现是否能长期维持领先呢?
王宏哲老师表示,当时听完这位妈妈的叙述,不由得忧虑起孩子的发展,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跳过爬行的阶段,都认为仅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或根本不是问题,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有过人之处,发展超前、领先群雄。但漠视此一动作经验的结果,往往造成孩子动作、手眼协调较差,以及上肢与躯干力气不足的现象产生!
孩子不爱爬,只喜欢扶着站,这样好吗?
很多九个月大的宝宝,学会坐之后总是喜欢扶着东西站,甚至扶着走,但就是不喜欢爬。有些妈咪认为「爬」只是一个过渡期,人类最后的移动行为仍是「行走」,因此,孩子不爬、不站、喜欢走应该是因为超前的发展,以后一定很有运动细胞!王宏哲老师表示,这是个大错特错的观念!事实上,没有经历过爬行的孩子,成长后的动作协调能力比较差。
王宏哲老师表示,直立行走能力固然重要,但从坐、爬行到跪姿与半跪姿,进而站立的过程,是孩子手脚协调、手眼协调与身体协调的练习过程,至于「走路」算得上是宝宝一项先天性「本能」,只要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孩子站得稳之后,自然会开步行走,建议妈咪藉由循序渐进的过程,并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爬行,才能让孩子发展良好!当然也要提醒家长,就算是同年龄的孩子,动作发育时程也未必一致,家长不要因为宝宝发展超前而自豪,也不必因为有些许落后而庸人自扰,只要给予适度刺激,耐心等候成长,宝宝就能稳健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错误育儿观VS. 科学育儿观
X:家里空间小,就不用练习爬行?
有许多家长因为家里东西多、空间小,没有足够的空间给孩子练习爬,就认为只要孩子能站能走就好。万一在床上练习爬行摔下来反而得不偿失,不如尽早让小孩学走路,其实,这样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各种协调能力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未来孩子的动作发展迟缓!
O:爬行可以训练协调能力!
爬行的经验与探索,有助于立体视知觉与身体触觉的发展,爬行的过程中免不了支撑或操弄玩具,此时身体必须维持一定的稳定性才不会摔倒,因此爬行不仅对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上肢躯干力量有相当程度的助益,也是最好的感官学习。
王宏哲老师进一步指出,「爬行」的动作过程是一个上下肢对侧协调的动作,对于宝宝的粗动作协调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爬行经验的宝宝,长大后就不会产生同手同脚等不协调的现象,可避免被同侪讥笑而产生自信与社交的问题。所以,即使家里空间不足,仍建议妈咪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用地垫给予适当的空间,进行爬行经验的建立。
X:直接走路的孩子,比较优秀!
人类的移动是由爬行进化为直立行走,所以许多家长认为直接站立或自行搀扶行走的宝宝一定比较优秀,这是大错特错的观念,直接跳过爬行,会使孩子的动作经验有缺损,对孩子的经验整合与认知发展都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O按部就班发展,才正确!
按部就班的发展,对于宝宝的脑部与各项身体发展都有较佳的影响,因此,从翻身、直坐、爬行,再到站立,孩子的粗动作发展,大致依随年龄进行。婴儿在6个月以前的骨骼、肌肉与视觉发展还未成熟,因此并不适合学习走路,但在此时,宝宝的双脚已会扭动及向上踢动,此项动作在研究上,被认为有助于腿部肌肉发展,能为日后学步做好准备。一般而言,过半数幼童在8个月大时,就能经由扶持慢慢学习站立,约10个月大,即可独立站稳,才开始慢慢练习行走。学步初期,也许如同醉汉般步履蹒跚,但经由反覆练习,只要宝宝学会让身体重量平均分散在两脚,就能愈走愈稳定。千万别在孩子还没出现行走迹象时,就匆忙拉着孩子学走路,只会削弱孩子的学步热情,降低学习效率。
X:宝宝放在学步车,既安全又可以提早学会走路
趁宝宝6个月大时,好奇心强,喜欢到处摸、到处看,可以把他放在螃蟹车里,不但方便喂他吃饭,还可以顺便让他学走路,这样走路的经验会比其他同龄的小朋友多,对未来的协调性运动能力也有所帮助!王宏哲老师表示,学步车不仅不安全,还会让孩子进食分心,影响用餐习惯,而根据临床观察,使用学步车的孩子,反而无法离开学步车独立走路,跑步的协调能力也会比一般孩子差。
O:使用学步车,容易影响足部构造
在宝宝满10个月前,不应该将孩子放入学步车,因为在下肢长度不足的情况下,宝宝会以踮脚尖的方式碰触地板,增加稳定性,长期踮脚尖走路,会造成孩子的足底结构改变,小腿张力过高,导致O型腿与脊椎侧弯等情形。若在不当的时间使用学步车半年以上,因而衍生出足部问题,通常需要1年以上的训练才能调整,甚至可能因为习惯过早建立,就算长时间矫正仍旧无法改善。
王宏哲老师建议,可使用助步车引导宝宝正常行走,因为助步车的使用形同搀扶行走,与直立行走的肌肉力量较相同,利用渐进式的诱发,引导宝宝学会正常行走的姿势。这样介入的方式,对发展中的肌肉骨骼系统较不易产生负面影响,让孩子循序渐进,逐渐适应缓冲期与适应期。
正确学步的关键
刺激、引导、辅佐,是成功学步关键。从小给予宝宝多元的环境刺激相当重要,应从婴儿时期开始,提供宝宝如视觉、触觉等多面向的刺激,透过碰触与互动,学习探索身边新奇人、事、物的能力,等到宝宝进入学步阶段,学习意愿自然能提高。而处于「扶站期」的宝宝,常会因缺乏安全感而不敢放手行走,家长除了可利用孩子喜欢的玩具或食物引诱移动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予安全的扶持。爸比妈咪可以分工合作,一人吸引宝宝目光,一人在宝宝背后扶住骨盆位置,让宝宝无后顾之忧,大步前进。等到孩子能站立,并走上几步路后,也许步伐会因不稳定而出现「软脚」情形,妈咪可别因为心疼而放任孩子耍赖,适时赞美与鼓励,给予辅佐以提高行走稳定度,宝宝自然能越做越好。
注意三阶段动作发展!
除了环境刺激、发育进度,要帮助小宝宝顺利踏出第一步,得先适龄适性、用心观察。爸比妈咪必须循序渐进,给予阶段性的动作发展。
.5~6个月大的宝宝会开始练习坐正,此时腰部肌肉及上半身的平衡能得到训练。
.7~8个月大的宝宝会开始学习爬行,让他们在地上自由爬行,可以锻炼及强化腰部与腿部肌肉。
.9~10个月大的宝宝,会开始试着用手扶住物件,想要如大人一般站立或步行,等到心智、肌肉及神经的发展成熟后,便自然懂得独立行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