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系统
本站资讯

沈阳市第一中学源起于五中?沈阳市第一中学与五中的关系梳理!

沈阳市第一中学和第五中学是大东区的两所省级重点高中。由于他们地处于同一市辖区中,经常被大东区和其它区的市民所一同提起,两所学校亦敌亦友的竞争合作关系也持续了多年。但今天我们不谈教学,聊一聊两校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渊源,以及校名番号序数上的故事。


沈阳市第五中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为沈阳历史上的第二所中学。当时,奉天省城已有一所官立中学,招收名额及其有限。为避免埋没人才,奉天学务处总办钱鑅在省城大北边门里添设自费中学堂一所,命名为奉天普通中学堂。

图片

图1 建校之初的校舍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省城原来的那所官立中学改办为师范,在校学生全部转入大北边门内的普通中学堂。于是奉天普通中学堂就成了奉天省城唯一一所中学,更名为“奉天中学堂”。

随着学校的规模日益扩大,有记载1908年时学校称“奉天省公共中学堂”,有记载1910年又称“奉天省城中学堂”。


进入民国,学校接收奉天府中学堂两班,校务设施日益扩充。继而大力整顿教学,数、理、化均用英文授课,教学质量蒸蒸日上。无论硬件还是软件,皆成为奉天全省当之无愧的“第一”。

民国二年(1913年),学校改称“奉天第一中学校”。

民国十一年(1922年)改办为高级中学,定名为奉天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校。(名义上只收高中,实则附设初中

1650422024633006680 (1).png

图2 奉天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校校门


由于该校“第一”的历史地位、地处省城的优越位置,五中的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校友。如曾有翼(沈阳历史上第一位市长)、杨宇霆(安国军参谋总长、东三省兵工厂督办)、车向忱(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长、辽宁省副省长、民进中央副主席)、金毓黻(东北地方史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童寯(建筑四杰之一)、阎述诗(音乐家,《五月的鲜花》作者)等等不胜枚举。


1920年代的奉天省立高中共有四所,为奉天全省一起排号。省立二高在锦州、三高也在省城(先在东塔、后迁北陵)、四高在辽源(即郑家屯,今吉林双辽)。

1929年,随着奉天省更名为辽宁省,奉天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校也随之更名为辽宁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校。


19319.18事变后,学校停办。直至伪满洲国成立后大同二年(1933年)3月复校,因辽宁省复称奉天省、沈阳市复称奉天市,此时校名为“奉天省立奉天第一高级中学校”。但因9.18之前的二高、三高、四高都没有恢复。所以学校的校名在一些官方记载中去掉了“第一”两字,直接称为“奉天省立奉天高级中学校”。此时的学制虽未变化,但课程则侧重公务、会计、统计等实用学科。
“省立奉天第一高中”虽复校,但好景不长。1935年学校失火,校舍烧毁,被迫再度停办。
在沈阳市第五中学的官方校史中,记载的是1937年学校恢复,但再度更名。此时的校名为“奉天省立两级中学”,可这个校名并不是一个规范的校名。
据康德元年(1934年)12月11日《伪满文教部训令统制学校名称》规定,校名的命名方法是,

除了省份的名字,后面的××表示所在县市的地名,但“市”或“县”这个字不出现在校名中。如同一地同类学校不止一所则另加以序数。
五中校址位于省城奉天市,所以在1937年,其规范的校名应该是奉天省立奉天两级中学校,第一个奉天是省名、第二个奉天是市名。

看到“奉天省立奉天两级中学校”这个规范的校名,读过笔者《曾用名“五中”的“一中”》一文的读者可能会感觉似曾相识。

不错,在《沈阳市第一中学校志19361984》中提到一中的前身是1936年春成立的“奉天省奉天两级中学”,这个校名比规范化的前者少了一个“省立”的“立”字,少了一个“中学校”的“校”字。根据康德元年的命名规则,显然也不是一个规范的名字。

人们常认为“奉天两级中学”中“奉天”二字只是个名字,误以为这是一所私立学校。这是受了如今“沈阳奉天高级中学、“辽宁奉天中医院等名称的误导。其实根据伪满统一规定校名的命名方法,这个“奉天”实为地名。
当时奉天市的私立学校,有“文华”“维城”等等,私立学校断然不会采用“奉天”这个名字。
《沈阳市第一中学校志19361984》还记载:“奉天省奉天两级中学的校长是日本人,并具有日本皇家背景。”在当时由日本人出任公立学校校长的情况并不少见,并且该校在1938年学制改革时第一批改制为国高,更名为“奉天省立奉天第五国民高等学校”。所以一中的前身也应该是省立中学,规范的名称应为奉天省立奉天两级中学校
这样看来,五中校址1937年复校时的校名和一中前身1936年成立时的校名是完全一致的。

那么他们是不是同一所学校呢?
1938年1月1日伪满学制改革,中学由“3+3学制”改为“4年学制”,五中校史对这段历史却语焉不详。按说五中的前身改制后也应该是国高,并且排序应为第一国高,可事实上在奉天市的伪满国高校址列表中却找不到五中现址的名字。
奉天省立奉天第一国民高等学校的前身是北陵地区的“奉天省立第一农科高级中学校”,主修农科;第二国高是由9.18之前的“省立第一工科高级中学校和“省立第二工科高级中学校合并而成,主修工科;第三、四、五国高都是商科,第五国高就是一中的前身,校址在小河沿以南万莲地区的兴权中学旧址。
同时,沈阳市第五中学的官方校史中还记载着:1939年,学校改为奉天省地方职员训练所;1944年,改为留日学生预备学校。
可见五中校址确实被改作他用了。

鉴于此,笔者大胆的推断:五中校史里的“奉天省立两级中学”和一中校史里的“奉天省奉天两级中学”实为同一所学校。但一个说更名于1937年、一个说成立于1936年春,又该怎么解释呢?
笔者就此提出一种揣测,权当一说。接下来分析如下:
1935年学校失火后,五中校址被迫停学。学校停办后,具有日本皇族背景的日本人池田诚俊在1936年出面接管了这所名校。因暂无校舍,所以在大西门里今承德路附近觅一临时校舍复课,并将学校由高级中学改为初、高中并存的两级中学。这就是校名“奉天省立奉天两级中学校”的由来。
到了1937年,失火后的五中校址已得到修复,学校迁回原址。所以在沈阳市第五中学的官方校史才会有1937年学校恢复,并更名为“奉天省立两级中学”的记载。
但因五中校址修复后的校舍依旧破旧不堪,于是又有了强占“原私立兴权中学”优美整洁的校舍的搬迁行动,这与沈阳市第一中学的官方校史都是完全对得上的。再接下来就是已迁至“原私立兴权中学”校舍的“奉天省立奉天两级中学校”更名为第五国高,学校迁走后留下的五中校址改为奉天省地方职员训练所了。
因此,笔者所推测的结论是:沈阳一中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沈阳五中校址上的成立于1905年的奉天普通中学堂。
这种推测是否合理,还望各位读者多多讨论。



最后,笔者再谈谈沈阳市第五中学的番号为什么最终排在“第五的问题。

这个中学编号的问题,一直没有太准确的说法,最普遍的观点是以东为尊,从东开始排号。

但这个编号的方式,究竟是1946年实施,还是1949年实施,还是值得商榷的。

接下来,笔者根据《辽宁教育史志资料》只言片语的记载做一个推断:

抗日战争胜利后,沈阳的伪满国高全部改为汉式名称,改称中学。到了1946年,当时沈阳的十余所省立国高,经过调整重组后最终只有四所保留了省立中学的身份(初、高中两级),也就是辽宁省立沈阳第一~第四中学。

虽然原伪满第五国高已迁至大东区长安街南,是四所省立中学中地点最东的,被命名为辽宁省立沈阳第一中学,但其它省立中学番号的排序绝非从东往西。如辽宁省立沈阳第三中学位于和平区南十马路、辽宁省立沈阳第四中学位于大东区的东关模范小学校旧址,四中比三中要东得多。

1650422025419030259 (1).png

图3 沈阳市第一中学老校门


那五中是怎么排了个“第五”的呢?

五中的校址在伪满时并非国高,当然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也就没有资格成为省立中学,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1946年五中校址成立了低“省立”一档的“沈阳市立第一中学”。

沈阳解放后,到了1949年,沈阳全市的中学取消省立、市立之分,又一次重新洗牌。五中校址这个“市立一中”的名字自然是用不了了,只能排在四所原省立中学之后,退居第五。

 

但五中校史里也有光复后成立了辽宁十一中的记载,笔者受限于资料,只能妄自揣测。估计是光复之初全部原伪满省立国高都改为省立中学,五中校址也跟着凑了个热闹,排序十一。但很快省立中学(初、高中两级)只保留了四所,于是辽宁十一中的名字就不能用了。 

1650422025975080241 (1).png

图4 沈阳市第五中学老校门


 


相关主题

评论

回复

Vaptcha启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