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遇危险,掌握「三要三不」处理原则,心理师示范沟通策略,避免造成孩子二次伤害!
3岁前的孩子,理解力与抽象思考能力不足,家长口中的危险、疼痛,对孩子来说都过于抽象的概念。另一方面,小孩也缺乏生活经验,不清楚行为背后,可能带来的伤害与后果,再加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总想尝试新事物,因此更容易发生危险。
事前建立正确观念.事后理性处理
KidPro医学级儿童发展教育团队职能治疗师黄暐恬表示,安全环境建置、安全观念培养、不过度依赖安全防护,是建立孩子安全意识的三大重点。事件发生当下,家长也须遵守「三要三不」的处理原则,不再造成孩子二次伤害。
1.要.保持冷静
看到孩子受伤,家长难免情绪激动,这时先深呼吸一口气,克制将任何情绪性字眼脱口而出的冲动。
2.要.适时引导
遭受欺负与侵犯,大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的错,这时就需适时引导孩子走出自责的情绪。
3.要.统一阵营
跟孩子站在同一阵线,一起讨论处理的方法与态度,例如孩子被欺负时,爸妈可询问孩子:「你希望我跟老师说,请对方家长来吗?还是我们先去跟同学好好说?」不急着找对方理论,以孩子最舒服的方式处理。
1.避免.不停逼问
有时孩子一时紧张,说不清楚,或是不想再回想起当时的恐惧心情,应给孩子时间与空间整理思绪,待孩子准备好,自然会娓娓道出事件经过。
2.避免.单方向暗示性引导
所谓单方面暗示性引导的提问,像「他是不是打你?是不是对你很凶?」孩子很容易来不及反应而被引导,爸妈可采用正反问法:「是他打你吗?是不是他以为你抢他玩具所以打你了,还是你先打他了呢?」以选择题取代是非题。
3.避免.责备意味话语
当孩子已经受伤,家长更应尽量避免「你确定没有乱说话?就跟你说不要跟他玩,你怎么又这样?」此类带有责备意味的语句,容易让孩子感觉鼓起勇气告诉爸妈,却不被相信。
正向沟通练习.预防危险及伤害
看到社会新闻上层出不穷的网络交友诈骗、儿童诱拐或熟人性侵案件,家长无不担心,未来自己家的孩子,是否也可能遭遇同样危险。芸光儿童与青少年咨商中心咨商心理师杨舒聿表示,与其提心吊胆,不如在相处过程就培养起信任基础与对话习惯,让孩子感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家长是与自己站在一起的,或许能在事件发生初期及时处理,将可能的伤害降到最低。
状况一.网络安全
孩子:「爸爸妈妈,你们看,网络上说这样可以赚钱耶!」
X:「你现在才几岁?要你读书,不好好读还想东想西?」
O:「原来你有打工的想法,为什么想开始赚钱?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工作好吗?」
前阵子引起关注的网络求职诈骗案件中可以看到,儿童与青少年在心智、识读能力尚未发展完全,又缺少社会经验的情况,接触到网络世界的高强度刺激并沉迷其中,甚至被诈骗而不自知。
网络吸引人程度毋须多说,有时甚至连爸妈都深陷其中,因此爸妈要做的并非防范,而是教导正确使用观念。
当孩子和你分享网络上的工作机会,先别批评孩子价值观,陪孩子讨论,理解背后原因再给予建议;相反的,若急于将孩子拉回正轨,不停阻拦,反而形成一股反作用力,孩子像被拉紧的橡皮筋,一下飞出爸妈视线范围。
状况二.熟人性骚扰&性侵
孩子:「今天在学校有个人摸我,我不喜欢。」
X:「什么?谁摸你?我明天就去找老师理论!」
O:「今天在学校有人摸你,你觉得不舒服或是不喜欢,是同学吗?还是大人?可以跟妈妈说,他摸你哪里、什么时候发生的吗?」
无论熟人或陌生人,年幼的孩子都无法辨别眼前的人是好人或坏人,尤其3、4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仍未完全,难以条理表达事件全貌,只能说出片段的词汇或语句,而爸爸妈妈平常就能藉由对话,来具体化孩子的经验。
以上述对话为例,爸妈可以先帮助孩子将人事时地物建构出来,试着拼凑与描述孩子的经验,并给孩子一些时间比对他自己的经验。若孩子发现家长的叙述与自己的经验相符,也许就能用口语表达出来,藉由反覆沟通、对话,训练孩子表达自我,有能力说出自己的感觉及想法、喜欢或不喜欢。
透过大人的协助,让孩子练习外,最重要的是,历程中孩子所感受到安全与信赖的感受,将成为孩子人格养成的重要基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