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听不懂还是装不懂?观察「脸部表情」便可知!
相信每对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养方式,不过,教养孩子的教育核心都在于,如何从小建立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人格养成」。
孩子在不同阶段会随着生理、心理发展与环境刺激,逐渐展现不同的行为表现,也因为很多事情对孩子来说,都是第一次,所以孩子有时并不懂得,自己当下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也因此,爸爸妈妈与照顾者表现出来的反应,攸关是否能建立孩子做出对的行为。
(宝宝对于语言理解的开始,约是从8~9个月大起。图/shutterlock)
爸妈可用3项沟通技巧,提升宝宝的理解能力
宝宝对于语言理解的开始,约是从8~9个月大起,此阶段的宝宝已经能理解单一字词,例如:懂得自己的名字、了解「可以」与「不可以」等简单的名词与问句。
当1岁半至2岁之间的孩子,逐渐开始能用简单的单字和照顾者对话时,爸爸妈妈可以运用3项沟通技巧,来增加宝宝的理解度:
1.分段说明
2.简单明了的词汇
3.填空式问答
(「脸部表情」是孩子理解能力的指标之一。图/shutterlock)
「脸部表情」是孩子理解能力的指标之一
许多爸爸妈妈都会好奇地问:「如何判断孩子真不懂,还是讲不听?」其实,透过观察孩子的脸部表情便可知。
脸部表情是了解孩子理解能力的指标之一。通常未满2岁的孩子跟照顾者的关系相当紧密,能透过观察孩子与主要照顾者互动时,所散发出的表情变化,来进行判断。
当你很明确的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时候,孩子若是看着你,便表示「有在听」的成分多一些。
若是孩子不懂你当下在说什么,你会发现孩子会继续手上的动作,对你则完全没有任何的回应,这时,不懂或是没在听的成分就多了一些。
假如孩子是听得懂,只是不想听从,脸部表情会变得小心翼翼,甚至眼神会不时飘向你身上,等待你的回应,以及下一步的动作。
相信许多人是在为人父母之后,才发现育儿之路并不简单,对于孩子为何讲不听、越禁止越要做、总是哭闹要糖吃等行为感到不解,但其实只要爸爸妈妈用心观察小宝贝的表情及情绪,就能理解孩子背后的小心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