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时代已过,2022北京入学政策更像往年复制粘!
今年北京各区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已经陆续开始发布,对比往年,2022年北京入学政策缺乏看点,没有新政出台,东西城等城区政策更像是往年的复制粘贴。
今年只有亦庄开发区和通州出台的入学房产政策较有看点。
通州:以2023年5月1日为时间节点,此时间之后在通州区购买房产并用于申请入学的,实施多校划片,不再对应一所学校。
亦庄开发区:2023年1月1日起在经开区范围内交易或取得的二手房全部实行多校划片入学。
这也是自2016年以来,北京入学政策最为平淡的一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北京入学政策正在告别变革期,向稳定期的转变,像六年一学位、九年一学位等重大政策再难以出台。
这样的情况对于家长们来说是一个利好,在稳定的政策环境里,家长们更为有脉络可循,不用冒太多的政策变动的风险。家长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熟悉这样的教育政策环境,学会在这种教育新常态下找到给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
多校划片成为主流入学方式
在抑制家长们择校冲动,打压学区房上,北京是用了牛劲了。在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等政策出台前,购买学区房是家长给孩子最便捷的择校渠道,阳光丽景、丰汇园、裕中东里、蜂鸟家园、东直门北小街8号院都是炙手可热的学区房。 六铺炕二区12平米的储物间更是曾经以360万的价格成交,单价30万每平米的传奇也让它成为北京学区房的一个神话,购买的家长也是觉得有这样的小户型买到就是赚到。而对口中关村三小的万柳书院更是被外界认为是北京学区房的尽头。 北京一直也在关注学区房的情况,海淀区2016年开始执行的六年一学位政策是开始严格管控学区房的标志,在之后北京各区也出台了相应的多校划片政策,比如朝阳区要求在2017年6月30号后购房家长以多校划片方式入学等等。 在2020年西城区也出台了家长们耳熟能详的2020731政策,在之后在西城购房或者迁移户口的家长也不再对口一所小学,而是用多校划片的方式入学。 北京这些限制学区房的政策执行十分严厉,东西海三个城区购买相应房产的家庭是受到影响最大的人群。 北京部分城区入学房产政策 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一批家长的学区房砸在手里了,买了开窗见校的学区房,反而被分到远处的渣小上学。 有家长在2018年购买了景山学校的学区房,60平630万,单价一平米10万+,各种购房手续走完拿到房本已经在2019年5月了。 但东城区要求房屋不动产权证书为2018年12月31日后取得的家庭,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在东城区内多校划片安排入学。按照这条政策,家长被要求多校划片,要签署一份多校派位的确认单,签署了这个单据也意味着再无可能入读景山学校,家长之前买的学区房将彻底泡汤。 在多种政策的作用下,北京学区房热受到了打压,经过多年的拉锯战,政策起到了效果,在西城2020731政策后,一向坚挺的北京学区房开始降价。 在2021年,北京顺义区也是开始执行了自己的六年一学位与各种多校划片政策,在这之后,北京各城区几乎都出台了自己的多校政策。从现在反观,顺义政策的出台,或许标注着北京入学政策激烈变革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2022年入学政策中,北京提到 “要积极稳妥推进以多校划片为主的入学方式”,经历了“单校划片为主,多校划片为辅”,现在多校划片已经取代单校划片,成为北京入学的主流方式。
2021触发摇号政策后,西城孩子会被调剂的学校
在各区的具体执行政策中,没有新的抑制学区房产政策的出台,相比之前,今年北京入学政策变化较小。
更多学校调剂情况参考:《花900万购买北京学区房,最后可能会被派位到这些普小》
学区比学区房更重要 德胜学区是西城,乃至全北京最为火热的学区,学区内集中了北京最为顶尖的中小学资源,那些所谓“北京学区房地王”也多出自这个学区,曾经有家长为入学,花费30万/平方米的高价购置当地12平储物间,这条新闻当时震动了坊间。 在西城出台2020731政策后,德胜学区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依旧有不少家长选择购买德胜学区的房产来准备入学,因为他们觉得在二胎高峰过后,随着入学人数的减少,依旧有成功登陆德胜的机会。 由于德胜一直处于入学压力较大的状态,所以区内小学入学不仅仅是要依靠房产,而且学生的落户时间也很重要,像区内热门小学,落户时间要到4年以上。 在2021年幼升小当中,德胜学区是西城受到2020731影响最大的学区,受政策影响,部分学生被调剂到新街口和什刹海学区,这里的每平米学区房的价格比德胜学区房低5至10万元。 被调剂出德胜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在西城小升初也难以返回德胜就读。 这些小学都有很好的办学资历,西城区育翔小学、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西城区五路通小学都是北京传统的优质学校,三帆附小由于80%直升三帆中学的优势也被很多家长们认可。 但由于报名人数过多,学校承载量有限,三帆附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给出了协调学校,包括西师附小(德胜学区)、雷锋小学(什刹海学区、三帆中学、十三中分校对口直升校)、鸦儿胡同小学(什刹海学区)、志成小学(新街口学区、35中对口直升校)、玉桃园分校(新街口学区)。 区内的实验二小德胜校区,前身西城区民族团结小学,是学区内的一所普通学校,在2014年被实验二小合并,作为实验二小重点支持的学校,学校教学也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金融街学区 金融街也是北京最为热门的学区之一,学区内也是名校众多,也是很多北京择校家长们重点选择的目标。金融街学区也受到了西城2020731政策的影响,相邻调剂学区包括金融街:西长安街学区、什刹海学区、新街口学区、展览路学区、大椿天学区、广内牛街。 金融街的小学存在教学水平上的差异,实验二小是最为著名的小学,这所小学重视素质教育,并且有很好的校园环境,这点在十分拥挤的北京老城区十分少见。但在小升初的时候,家长们还是需要考虑下初中的选择。 奋斗小学是一所老学校,也是充满革命精神的学校。由于有可以直升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分校的机会,西单和红庙小学一直十分的热门。 在初中阶段,金融街的学校包括 对比西城其他学区,缺少直升校是月坛学区的一个缺点,小升初的时候,月坛家长们需要再想办法。 其中,育民、中古友谊、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是学区内十分热门的学校。育民小学是学区内最为热门的小学,放在整个北京,育民小学也有很高的盛誉,育民小学前身是中央财政部子弟学校,1978年由市教育局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小学。学校和世界多个国家的学校有良好的关系。 中古友谊小学,北京市西城区中古友谊小学原名国家计委子弟小学,创建于 1954年1月。1964年1月由国家外交部命名为中古友谊小学,成为一所对外窗口学校。中古友谊小学外语在公立校里一直不错。 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这是西城区一流重点小学,对比其他学校,这所学校对学生管理相对严格。 海淀学区 海淀学区涉及到海淀街道、燕园街道、紫竹院街道,这是海淀核心地区的入学热点地区。海淀学区也集中了海淀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关村三小是区内最受家长们关注的学校,这也是海淀学区房最为热门的地区,中关村三小家长们为升学的拼劲在全国都十分有名。 八一学校现在是一所一贯制学校,包括小初高、在2021年入学上,对于触发海淀201911政策的家长们也相对宽容,也是区内一个很好的选择,学校地理位置也十分的优越。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也是学区内一个不错的小学,学校50%的毕业生能可以摇号进入理工附中,理工附中在海淀相对不错,也是当地家长考虑的一个初中。西颐小学办学也有一定的历史,这所学校的美育和京剧一直是一个特色 中关村学区 中关村学区可以说凝聚了海淀教育的精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本部、华清校区)都在中关村学区内。 除此之外,学区内还有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小学、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 在学区内部,中关村1小、2小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学校,对比中关村1-3,中关村4小却没有这样的热度。 区内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原名叫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小学,学校2013年改的校名, 双榆树第一小学也是当地一个小学。学校现有41个教学班,1500余名学生。在编在岗教职员工76名。研究生学历19人,占教师总数的25%;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8名,对口直升学校为中关村中学,对口直升比例为40% 上地学区 上地学区涉及上地街道、清华园街道、燕园街道,这个街道,这个学区整体质量不错,由于码农和大学较多,这也是海淀十分热门的学区。 学区里小学包括上地实验小学、清河第五小学(清华附中上地小学)、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上地实验小学部。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这两所学校可以放下,因为是收本单位子弟。 上地实验小学是当地一个很好的学校,上地实验小学虽然不能直升上地实验学校初中,但派位校上地实验学校、清华附上地、二十中、人大附中西山学校还都算可以。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是当地热门的公立学校,2020年学校设立小学部,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成为9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也是101集团校。小学部联合中关村三小对我校小学部的课程与教研进行特色构建。 上地实验学校小学部6年后直升本校初中,这也是这个学校小学的利好。学校面向上地学区,和清河学区摇号招生。 清华附中上地小学是之前的清河5小,当地一个普通小学改建的学校,接受区内的派位学生。 不要浪费公开的择校机会 在北京入学上,也给了家长们很多摇号入学的方式,像民办学校和一些城区的公立学校,面向特定地区来进行摇号上学。这也是家长们给孩子们选择学校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目前北京这类可以摇号的学校先于家长们对口的公立学校入学,没有摇中不耽误家长们正常入学对口小学,这也是可以考虑的一条择校路线。 海淀中学新增小学部面向特定学区招生
内容来自优爱爸妈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为分享传播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如果错误,欢迎指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