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逐渐暴增的高考生,一边是就业焦虑的毕业生!
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人数逐年上涨
高考对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益处以及给予欠发达地区学子的机会,已经被专家们论证过,无可辩驳。近些年的高考人数始终处于上涨趋势,特别是今年,迎来了疫情后又一波暴涨。从官方数据来看,自2018年我国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高达975万,最后能够被成功录取的同学就有790万,至此,每10个报名高考的人中就有8个人可能会被录取。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教育部披露今年大学毕业生预计为1076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67万人,远远超过2021年35万人的增量和该指标此前十年约每年30万人的均值。今年的宏观经济面可以说是面临着内忧外患,经济增量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新增劳动力充满了巨大的矛盾。近年来未充分就业的、或者处于灵活就业状态需要重新寻找稳定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大概有1500万,这属于潜在新增就业量。一方面经济下行,就业岗位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增量超千万。
对比以上两组数据,我忽然理解了“普职分流”政策,即从高中起家庭可以选择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通过提高职业高中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形象,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让教育可以得到更多元的出路。多元出路是缓解高校毕业的上游措施。同样的上游措施还有一种:就读国际化高中。
国际高中是一条性价比不高的道路
学费是体制内高中的百倍,得到的师资却很难说一定比体制内高中好,甚至因为外教变动大,学生、家长常常不满意。
但它强在升学出色。即使是一般的国际高中也往往能保证90%的学生升入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中国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仅有6所高校进入前100名单,分别是清华(15名)、北大(23名)、复旦(34名)、上海交大(47名)、浙大(53名)和中科大(93名)。
体制内高中相比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道路,学费低,师资稳定,高考已经不是独木桥,但进入重点大学,很难实现。2020年上海约有5万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率为30.29%;江苏省有将近35万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率为29.43%;浙江省有将近27万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率为20.05%。要升入QS排名前100的6所中国高校更是难上加难。
中考后转入国际学校,是不是捷径?
原本因为疫情打消出国念头的家长,结合现在的情况和一些国家的留学利好政策,重新作出决定,毕竟在增强个人能力,拓宽全球视野上,出国还是最佳选择之一。
而家长们对于现在选择国际学校最大的顾虑就是:孩子现在转入国际学校还来得及吗?是不是要延长1年才能入学?顶尖的国际学校还有位置吗?
在中考之后,部分学校依然还是有一些申请名额的,有的学校可以直接拿中考成绩去申请,学校会根据成绩决定是否录取。
这对于刚中考完的学生来说,不用备考,不用Gap一年,方便快捷,但挑战也不小:
第一,还有剩余名额的学校本就不多了,名校几乎是没有名额了,就算有名额分数要求也会比较高。
第二,对于学生来说,直接用中考成绩申请虽然省掉了备考环节,但同时也是省掉了了解和准备的过程,入学后或开学前孩子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根据过往数据统计,九年级(初三毕业后)有近30%的学生转入国际学校,这是转入国际学校的第一个高峰期。学生可以选择春招或插班。
中考后转入国际学校,花费最少,只需筹备高中和大学学费;数理化基础好的情况下,大学专业选择面更宽。
国际高中入学考试基本要求
在英语考察上,春招、秋招英语考试基本相同,难度在雅思6.5分左右,这个难度是略高于高考要求。
在数学的考察上就相对复杂一些了,秋招考试,包含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等较难的题目。
总体难度相当,如果学生中考数学学的好,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但顶尖国际学校出题都会涉及超前知识点的,一定要提前准备起来。
国际高中和体制内高中各有优劣势,没有一个完美选择,但不论是哪条路,只要心中有梦,肯努力,肯坚持,经过理性分析得出的梦想总能一步一步接近的,不是说选择了体制内高中或者选择了国际高中就无法实现梦想了(一些特定路线比如要想当公务员,最好还是走体制内比较好)。
所以,选择国际高中的首要条件经济基础,但受家境所困,无法选择国际高中的学生也完全没必要“伤感“,因为体制内高中是一种性价比更高的实现梦想和抱负的方式,只是它的筛选机制——高考更为难走一些。
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想升入一个在全球排名较高的海外院校,那么就可以考虑国际高中。
不论是升入国际高中和体制内高中,都要尽力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社团活动、生涯规划等。人生非常长,就算一时的努力没有结果(譬如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之后,也会拥有一个好人生。
无论是提前选择职业教育路线,还是普通高中升学路线还是国际高中,都是在赛道上的区别,选对赛道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选择了就要坚持走下去。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看不清未来时,不妨坚持久一点。
▍来源:网络。本网站尊重原创,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