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会用这句话代替责骂!快速拉近亲子关系
日本神级幼儿园老师14年与学龄前魔兽缠斗经验,分享用这句型取代「为什么」,和小小孩沟通不再沮丧。
shutterstock
举凡家有幼儿的家庭,爸妈因为孩子打翻水,情绪失控大吼:「搞什么!水都打翻了?」或是孩子玩了满地玩具没收拾的时候,斥责:「东西到处都是,为什么不整理」……这些情况可能是司空见惯,家常便饭。
但冷静下来思考,即使爸妈当下就追究「为什么这么做」,情况有立即获得改善的,应该很少吧?
从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以来,我也常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那么做」。直到有一次,我突然惊觉这样的问法根本于事无补,便决定改变我的问话方式。
至于怎么改呢?就是把「为什么」换成「什么」。也就是说,不是问「为什么这么做」,而是问「发生了什么事」。仅仅这样的改变,孩子的反应会完全不同。
比方说,因为不小心,手肘碰到茶杯以致于打翻水杯时,如果问:「为什么把水打翻?」孩子自然会觉得受到责怪,说话的人内心恐怕也是火冒三丈。整理玩具的情况也是一样,「为什么不收拾」这句话并不是想问原因,只是责骂。换句话说,说出口的话和实际想法并不一样,不论对大人或对孩子而言,状况都不会有所改善。
那么,如果改问「发生了什么事」,结果会是什么呢?
孩子打翻水的时候,询问他:「水打翻了,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会觉得大人问的不是只有自己本身,而是包含自己在内的环境,更容易说出「因为我的手肘碰到茶杯」的事实。能够说出原因,当然就更容易产生「下次要注意,手肘小心不要碰到茶杯」。
收拾玩具也是相同的情形,不是急着问「为什么不收拾」而是「咦?玩具还没有收好吗?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问法,能令孩子感觉被关心,更容易说出困扰的原因,例如「因为玩具好多,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收」或是「我还想再玩」等。这样就会知道问题在哪,如果是不知道怎么收,大人可以给予协助;若是心情的问题,那就先同理孩子,再促使行动:「原来如此,你还想再玩啊?可是我们快要出门了哟!」
改变问话,就能改变沟通方式
我把这个经验分享给幼儿园的家长以后,有个家庭也实际尝试了同样的做法。
听家长说,当时他们要准备出门玩,但孩子一直不肯穿鞋。如果是以前,爸妈早就抓狂大喊:「搞什么,怎么还不穿鞋子?」但这次他问孩子:「还没穿好鞋子吗?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孩子回答:「我觉得那一双比较好!」原来原因就在这呢!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不穿鞋只是想穿另一双的心情,但大人往往跳过了可能的因素,直接要求:「为什么不穿?快点把鞋子穿好!」最后反而花更多时间才能要孩子穿上鞋子。
只不过,父母也是人,我并不认为爸妈可以每一次都能好整以暇地问孩子:「发生什么事了?」,只要在心情能有余裕时,问问孩子:「发生什么事?」就好。
这个应对方式,不仅适用于孩子小时候,即使孩子长大了,也是适用的。比方说上了小学,必须一个人处理的事情会突然增加很多,这时候,如果向孩子追问:「为什么没做!」可能会使得孩子无法说出真正困扰的事情,而大人也难以发现问题。但是,只要平时就习惯问孩子:「发生什么事了?」孩子就比较能和父母商量所困扰的事情。如果能这么做,或许就能解决在学校的霸凌等问题吧?
责备的时候,请务必问「发生了什么」。但是也有些情况,是问「为什么」能有更好的效果,那就是「赞美的时候」。
比方说孩子画好一幅画,你赞美孩子:「画得真棒!」这样虽然很棒,但不妨多加一句「为什么你可以画得这么好?」又或是孩子拿了折纸作品来给你看,你可以问他:「哇∼你折的郁金香真棒,为什么你可以折得这么好?」孩子一定会非常开心,甚至孩子愿意他努力的过程。这么一来,孩子也会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努力,所以能做得好,能产生下次也要继续努力的想法。
因此,责备时不要追问「为什么」,而是问「发生什么事」;赞美时则相反,要多问孩子:「为什么?怎么会这样?」孩子的动力就能不断地上升。请各位务必尝试看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