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系统

收到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文字信息,如何平静以对?

跟青少年讲话,就已经要小心别让情绪冲过头了,跟他们用信息沟通时,更要面对已读不回、省话、或是用字呛爆的冲突。父母要如何平静心情,又能继续保持对话?

下载 (8).jpg


Shutterstock


「No」、「你就是想控制我」、「又来了,每次都⋯⋯」、「就是不」,不然就是已读不回?

不大不小的青少年,平时讲话就已经很容易不客气起来,换成信息,更像日本动漫里的「中二病」,读起来更令大人觉得痛。

作家暨心理学家伯恩斯坦(Jeffrey Bernstein)专长于青少年与家庭沟通,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指出,青少年与大人间的信息,是当代亲子沟通误解的来源重镇,而且常令爸妈们抓狂。

他分析了诸多原因。

其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透过信息的沟通,都很容易引起误会。因为彼此是带着自己的心情、并且看不见对方所处的情境,来理解已经被简化了的文字。而青少年本来就更容易与师长间有误会。他们透过信息的沟通,不像大人会留意润饰与口气、多解释,更容易激化双方情绪。

此外,青少年很爱传信息。伯恩斯坦引述一项2015年的研究,在当时,高中生一天就已经会收到或发出总计67封信息,现在一定更多了。偏偏他们在跟大人联络时,多是省话一族,手指在诸多信息间飞奔,每一则都又急又短,更容易让大人觉得态度匆促、爱回不回的。在亲子之间,更容易不耐烦和起冲突。

他因此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些提醒与建议,帮助爸妈尽量能够平静以对,也达成沟通的目的。

形式上,信息的目的就是要直接、简短。青少年更不爱看「落落长」的讯息,很容易觉得大人是在说教、或是对他们连环狂吼。

传信息用词要明确、避免控制性字眼

在内容面,父母要掌握信息的用词尽量平静、明确、没有控制性的字眼。他举了两个例子对照。


当父母不喜欢孩子正在做的事,可能会忍不住发飙:「不要再做那些蠢事了!」「聪明一点!」「已经跟你讲过了,不要再跟那群人混在一起,你比他们好太多了!」

但这些字句出现在孩子眼里,可能根本就不想回、或是略过。如果回覆,也很难会有好言好语。

但如果换成以下这样,就会好很多:「我没有要对你吼的意思。」「我只是担心你会不会遇到麻烦。」「一个半小时以后传信息给我,让我知道你是否平安。我们晚一点再讨论这件事。」

至少,这样没有情绪性的字眼,小孩也能了解大人只是担心,并且知道稍晚要跟大人联络。

在信息的语气跟态度方面,伯恩斯坦建议大人可以展现同理心,这会让小孩没那么容易激起情绪反应。例如:「我们这样吵来吵去并没有帮助。」「我觉得你在攻击我,但我想可能我也有伤害到你。」「如果你不想要我去,我就不去了。」

在任何信息可能擦枪走火的时候,父母尽可能找机会跟孩子深入的讨论,也包括彼此对信息沟通的期待,像是要不要或何时回覆,至少要回覆「收到」与「知道了」,也降低双方太受信息字面的意思左右、断章取义、甚至形成误会。

(资料来源:今日心理学)


相关主题

评论

回复

Vaptcha启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