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系统
本站资讯

顶嘴、说谎、偷窃等行为问题,其实是孩子的「生存策略」

其实,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出现问题行为。孩子的问题行为,其实是「生存策略」,满足某种内在需求。父母可以试着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可能不适当,但动机是良善的。让我们来看看文章中的举例吧!

下载 (4).jpg

shutterstock

孩子的问题行为,例如偷窃、说谎、割腕……等,让很多家长感到生气、难过及不解,但其实,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出现问题行为。孩子的问题行为,其实是「生存策略」,满足某种内在需求。

例如︰孩子买东西送给同学,是为了换取友谊。

孩子不知道怎么交朋友,于是常常送东西给同学,这个行为的确不妥,因为用金钱交到的朋友,不一定会是真心的朋友。但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了得到友谊。

例如︰孩子对父母大小声、不肯认错,是为了保护自尊心。

其实,孩子自己也知道错了,也会感到自责,但碍于面子,才会这样顶嘴。

试着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可能不适当,但动机是良善的

例如︰孩子买东西送给同学,是为了换取友谊。每个孩子需要被爱,当孩子在班上交不到朋友时,就只能用这个方法了。这也提醒大人︰孩子的「爱与隶属」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例如︰孩子对父母大小声、不肯认错,是为了保护自尊心。孩子的嘴硬、试图为自己狡辩,可能是因为他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觉得自己烂透了,自尊心受到打击,因此才要这样对父母强词夺理。

孩子的问题行为,很可能反映家庭系统的互动模式

而孩子的问题行为,很可能反映家庭系统的运作、互动的状况,所产生的人际互动模式。

之前我有一个作风强势、喜欢主持正义、排挤他人的七年级个案W,她是排球队的主力,在班上就像个大姊头,同学都怕她。当她觉得同学哪里做错时,就会大声地纠正他,还有同学被她骂哭了好几次。导师觉得W个性很霸道,于是,她被导师转介来辅导室晤谈。

后来,我们谈到她的家庭。原来,爸爸从小会家暴她及妈妈。爸爸是蓝领阶级,下班后常会和同事去喝酒,喝酒回家后看什么都不顺眼,就会对妈妈动手。话锋一转,W骄傲的说,小学四年级以后,爸爸不会再打妈妈了!因为那个时候,W已经长的够高够壮,也开始练球,会喝止爸爸对妈妈施暴,爸爸不敢再对妈妈动手了。

她的生命经验中,身边的人可能是不能信任的,用拳头才能保护自己。我陪着W去看见,因为有酗酒家暴的爸爸,导致她很难信任他人;以及她为何要这么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壮,是因为在家中,这样才能保护妈妈不被打。当W能觉察到这个人际互动模式,就是改变的开始。

因此,我们看到了W努力让自己赶快长大、努力变得更强壮,背后的动机是来自于她在原生家庭中需要保护妈妈。

这个人际互动模式,是W从家里学到的,自然也就带到班上了。但班上同学不是她的爸爸,不会欺负他,她其实不需要对同学那么凶。有了觉察之后,W就能练习「微调」她的人际互动模式,当她又不小心对同学怒目相向时,练习帮自己踩刹车、深呼吸提醒自己,再和同学好好说话。

如果我们能看见孩子的行为背后的环境脉络,对于孩子恼人的问题行为,能有多一份的理解、宽容及慈悲。我们不会再用「霸道」来形容W的个案,而是会看见她努力变得更强壮来保护她所爱的人—她的妈妈。

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在我们生气、恼怒之余,若能花一点心思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满足了什么需求,以及家庭如何影响孩子,我们将不再只是责备孩子不要偷窃、不要说谎,而是去看到孩子偷窃及说谎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当我们试着理解孩子背后的动机及未被满足的需求,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治标也治本。


相关主题

评论

回复

Vaptcha启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