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沈阳市第三十中学开展幸福教育进社区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沈阳市幸福教育进社区专项活动,沈阳市第三十中学紧紧围绕“安全、乐学、成长”的活动核心,积极组织教师,征询对接社区需求,携手社区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特色教育课程,全力践行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新时代教育者的职责和使命。2月2日,三十中学第四党支部在支部书记李岩带领下携手金宝花园社区,组织社区部分孩子和家长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攒花灯庆元宵节,颂和谐聚两邻情”为主题的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送教实践活动。
金宝花园社区张书记首先明确了此次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她指出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居民间的了解,携手学校提升社区生活的丰富性和文化品质,以此打造宜居社区、幸福社区、品质社区。
环节一:制作花灯比手巧,了解民俗学知识
社区为孩子们准备了手工插片灯笼素材,孩子们在社区人员和学校老师指导下,动手完成制作自己的专属“福气”红灯笼,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福气满满。
三十中学的美术教师李慧楠借助课件,带领孩子们探究了我国民俗中做灯笼、挂灯笼、放灯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寓意:灯笼不只具有照明的效果,更传达着丰富的寓意——西汉时期的铜羊灯,就是借助“羊”与“祥”的相通点,而以羊形作灯象征吉祥;孔明灯,则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走马灯,则代表着小孩能够走四方,寄寓太平、吉祥;莲花灯,代表着人们对光明美好的期望……可以说,灯笼从古至今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要构成要素,其实质是传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为此,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祖先更是将绘画、剪纸及图腾等文化融入到灯笼纸艺中,使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焕发熠熠光彩,魅力十足。
环节二:画玉兔做剪纸,学知识实操作
李慧楠老师先将精心准备的兔年剪纸手工制作素材分发给孩子们,之后详细讲解了剪纸的制作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彩纸进行剪裁、对折;用笔画出轮廓和小细节;用剪刀沿着画线剪掉不需要的部分;展开对折的彩纸,剪纸画就完成了。
孩子们在李老师的指导下饶有兴致地画了起来。虽然有的孩子画错了方向,有的孩子画的比例尺幅不对,甚至很多孩子画工堪佳,但所有孩子都沉浸在自我创造的幸福感中,都从中获得了参与的自信和愉悦。
环节三:猜灯谜凸显传统民俗,勇参与点燃现场氛围
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传统灯谜的制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是中国独创的文学艺术。
此次活动也为家长和孩子们准备了种类繁多的谜语。猜灯谜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一起研究、一起思考,更与其他家庭暗暗比赛谁猜得准、猜得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思维的锻炼和表达的提升,家长在参与过程中收获陪伴的乐趣,更看到孩子的自信与进步。这是难得的亲子时光,紧张而又温馨。兑奖环节,获胜者得到了寓意美好的花环和笔,代表着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和殷切期望。
环节四:吃汤圆邻里和睦一家亲,送教育学校关注两邻情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宋代,当时明州(现为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活动的最后是吃汤圆环节。小小的汤圆,寄寓着对孩子未来美满的祝福,孩子们也在这个环节中学到了分享和感恩。同时,这一环节也蕴含着社区工作人员践行“构建和谐社区,创建美好家园”的工作宗旨,而学校通过开展幸福教育课堂活动,也为社区文化建设贡献了力量。
新时代,新气象,踔厉不怠,积极有为。作为苏家屯区金宝花园社区的近邻,三十中学秉持“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校训,积极践行“自信、自主、自觉”的三十精神,踏实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两邻理念,积极助推幸福教育进社区工作,鼓励广大教师发挥教育教学的特长,勇于担当作为,在精心选送的课程中,激活居民社区参与的内生动力,开拓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新局面,引导更多孩子在幸福的学习中收获成长的幸福,积淀人生的幸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