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际化教育更适合中产家庭?这个答案越来越清晰了……
中产阶级为何对教育格外焦虑
国际化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对于普通的中产家庭来说,教育开支通常会占据家庭日常开支的30%以上,庞大的教育支出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为何这些家庭还要顶着压力把他们送到国际化学校?
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次新的机遇。
试想如果没有国际化教育,大家都在同一条赛道上竞争,拼的就是孩子的天赋和家长的教育实力,作为父母他们首先没有教师那样丰富的教育经验,其次也没人敢赌孩子的学习天赋,除非是胸有成竹的家长,否则一般的家长都会因孩子的先天资质而在竞争中产生焦虑。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在焦虑,为什么同样的时间内别的孩子老师教一遍就会,自己家孩子读书到晚上10点才能学会,后天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先天的优势也不可忽视。
那么稳中求胜的办法是什么呢?自然就是在合适的时候来选择赛道。调研数据显示,在幼升小阶段就决定升学路线的家长是非常少的,占到了整体家长群体的40%左右,而到了小升初阶段,这个比例就已经逼近九成。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在这个时期根据孩子的天赋选择路线。
当你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几百人面前轻松用双语演讲时,这种能力上的差距是肉眼可见的,如若不然当下选择国际化教育的家庭也不会越来越多。
相比结果,中产们更注重过程
关于选择国际化教育的原因,很多不了解的人都会产生一个误区,那就是国际化教育是对体制内教育的一种逃避,是一种“走捷径”的方式,特别是在2022年高考人数1193万人的内卷现实下,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国际化教育这种小众路径是一种“逃避”竞争的方式。
在国内竞争如此激烈的前提下,很多人都下意识的把国际化教育当做逃避竞争的跳板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显然不。
在采访多位中产阶级后,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他们不仅不认为国际化教育是逃避竞争的方式,他们甚至看重的都并非是升学的结果。他们不害怕孩子因接受国际化教育而失去现在的社会地位。而且这并非一家之言,而是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提供到的答案。
当然,他们也会为孩子的教育失败感到担心和焦虑。他们也会担心国际化教育导致孩子在职业技能上的缺失,进而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失败,守不住父母所打下的“江山”。这种焦虑同所有的家庭一样,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的。
事实上,他们甚至清楚即便国际化教育也不一定能让孩子成为他们的接班人或更好的人,教育只是孩子成功的一个因素,孩子的成功还需要其他因素的支持,如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社会背景等,选择国际化教育并意味着孩子的未来能够有所保障。海外名校毕业的海归们回国后当留学中介、或者居家啃老的案例比比皆是,国际化教育和成功的结果不能划等号,这是每个家长都心照不宣的事实。
至于逃避,目前国内各大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最低需求是QS前100,而想卷进这些学校,淘汰率也不过比国内高出2-3个百分点,特别是在当下的国际形势下,无论美国还是英国都已经或计划收紧对华留学生的录取,想要通过国际化教育实现“弯道超车”?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随着中国留学生的增加,英美大学的录取率正在下跌。
既然国际化教育既不等同与美好的未来,也不是对竞争的逃避,那么为何中产们还是对其爱不释手?
这是因为他们看重的并非结果而是过程,也就是国际化教育过程中通过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带给孩子的更全面、开放和创新的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得以应对未来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化教育的小班教育和针对性的天赋培养成为了家长们青睐的关键,通过对孩子天性的适配,国际化教育可以最大程度放大孩子们的天赋和能力,向着孩子未来发展的最优解前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