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2023全美Top 50录取才知中国学生应该如何走?!
当申请的成功与否,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分数来定义时,我们也想深究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1,全美Top 15已公布数据的综合性大学,总录取率全都低于10%,最低是哈佛大学,仅3.41%,其次是“高冷”著称的加州理工学院和去年排名遭遇“滑铁卢”的哥大,都是仅约3.9%。
2,包括UC系统在内的大部分Top 30大学,中国学生录取数量相比往年,出现大幅度的“缩水”,只有南加大、佛罗里达、北卡教堂山、维克森林这几所学校稍有增长。
3,比较热门的学校RD阶段可能比前20大学更难进!最典型的就是纽约大学,总申请人数达到12万,纽约校区总录取率低至8%,且有3个本科学院录取率不到5%!
4,除了个别学校,早申请的录取优势非常明显。比如哈佛SCEA录取率8%,RD录取率2.5%;杜克ED录取率16.4%,RD录取率4.8%……能早申请⼀定要早申请。
近几年,纯理工科申请美本的中国学生,录取结果越来越不尽如人意。同学和家长们或多或少也都会听到很多SAT 1550+、托福110+,或是成绩全A的学生拿不到任何前20,甚至前30大学的录取Offer。
这与专业竞争程度、整体学生水平,以及顶尖学校更希望招收文理兼修的学生等都有关。
所以理工科学生申请时一定要有一些备选专业。比如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与社会、数字人文、空间地理分析、城市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等。如果全部申请理工科或者CS、工程专业,很有可能最终录取的学校离自己的期待过远,甚至出现”全军覆没“的情况。
此外,如果你能做到文理兼修,有很强的理工科背景,又能展现出文科的素养,那么,顶尖文科大U或顶尖文理学院也可以作为申请的备选。
从目前的专业申请来看,文科学生录取确实会更好,尤其是在冲刺藤校的时候。
但是这个更好,我们认为不见得是因为文科专业更容易录取,而是因为文科生更容易做出有特色的活动,也更容易打破同质化的僵局。
举例来说,理工科学生的活动经常有一堆竞赛,但无论是数学、物理、化学还是计算机,都是差不多的套路。竞赛之外就是教小朋友理科题目或者为其他同学辅导功课,即便有理工科科研,如果没有顶尖的奖项打底,很多文科生出身的招生官也不容易看出来厉害之处。
但是,文科方向的活动异常的丰富多彩。从写小说到开画展,从做倡导投票到写人文社评,从发起女权抗议到填词写歌,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这类活动非常符合藤校和顶尖学校想要培养社会和世界改变者的愿景,自然构成了文科生的申请优势。
过去三年,加州大学中国学生的录取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这样的严峻不仅体现在陆高,连加州本地高中、州外美高也不能幸免。
对加州大学来说,哪怕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遇到伯克利和UCLA这种已经进入“掐尖录取模式”的学校,都有可能落榜。举例来说,几年前,如果IB预估分满分的学生,基本可以稳稳被伯克利和UCLA录取,但现在的形势是,你的硬件数据再好看,也可能铩羽而归。
对于招生官而言,如果一个申请人只会学习,没有突出的兴趣爱好、领导力、独特的社区贡献、深度的社会问题思考,也没有经历过针对性带反思的学科问题思考,已经处于了劣势。
国际本科之 UC Riverside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1+3国际大一/高三!
要知道,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特的身份和背景,也没有经历过重大的个人挫折,那么在如今的内卷环境下,如果只有成绩拿得出手,大概率只会拿到偏离期待的录取Offer。
从这几年的申请形势来看,想要冲刺到很好的前二十学校,需要文理兼修的活动已经是不变的事实。但文理兼修之上,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活动本身得切入到更奇特,更抓眼球,更特立独行的角度。
现在,顶尖学生的录取已经从单纯的学校报社主编或者学生会主席,到了要发起社会运动和改变社区现状的新阶段。这样的申请期待值,对学生的领导力和思考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换言之,文科方向活动做得越多的理科生,他们的录取也会更好。因为这群学生可以通过文科活动去展现自己理工科生硬外表下那颗柔软的心和独特的个性。
因此,如果你想要冲刺美本顶尖学校的理工科,一定要有文科活动和素养去平衡,这样你才有可能录到Top 20理工科强的学校,比如莱斯、华大圣路易斯、康奈尔、JHU、宾大、芝加哥等。
这些大学愿意招收大量理工科学生,但他们更希望招收全面发展的理科生,尤其是对于陆高生来说。
现在几乎人人都有升学机构,学校里面顾问也会帮很多忙,这使得很多学生的文书,写作水平上区分度已经不大。
因此,如果不能写好文书,你可能更早的失去被招生官看到的机会。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思考,真正让文书决定录取与否的核心在哪里?
这就来自于申请人的精神内核,也就是学生通过文书、简历、活动列表、附加信息以及推荐信等各种材料呈现出的一个整体形象。
这个形象应该是真诚的,独特的,深入人心的,并且是充满激情的,能让人共情的,讨人欢喜的。
这个内核可以总结为几点:
学生是否热爱正在做的事情?
热爱的事情是否有成果?
获得的成果是否有独特性?
文字不会骗人,声音不会骗人,真诚不会骗人,热情和热爱更不会骗人。
我们见过很多学生,他(她)可以取得很好的GPA,考出很高的标化,按部就班完成所有活动,写出文字优美的文书,他(她)是听话,认真,努力的好学生。但是,当我们反思为什么类学生录取不到最顶尖的学校时,我们意识到这背后最根本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对自己做的活动没有足够的热情,也缺乏深度的思考,是被迫着做的,是功利的,甚至是别人代劳的。
因此,许许多多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在写文书时很容易遇到的瓶颈是,即便有很多的成就,被问到为什么要做这些活动,却很难说出一个所以然。而且,因为没有过足够的热情,也没有过深度的思考,他(她)的老师或者教授写推荐信时,往往也很难突出这个学生的特质,平平不出彩。
这些“鸡肋”的部分,体现在文书、活动列表、推荐信等各个材料中,极易被顶尖学校的招生官察觉。
内卷的申请时代,做出来不代表就做得好,做得好不代表就有特色。要冲刺最顶尖大学的学生,热情——成果——独特性,三者缺一不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