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系统
本站资讯

被芝大、哥大等前30录取的大陆学生,有哪些共性?!

01

大陆学生存在天然劣势

关键是选好赛道


陆高学生申请美国顶尖名校的局势难,不仅难在数据,还难在天然的劣势。


比如大部分同学是非美籍,也没有绿卡,比如很多学生的课程体系不太对标美高,比如很多的比赛像是ISEF(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绝大部分陆高学生是参与不了的……


这些升学的天然劣势会导致很多信息差和资源差,而信息差和资源差会进而导致更多的问题。


最典型的是申请大坑之一是“闭门造车”


举个例子,今年Ivy Day放榜,哈佛大学录取的亚裔学生占比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9.9%,中国更是一跃成为美国本土外录取第三多的国家。


哈佛“扩招”大陆生的信息一传开,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很振奋,但录取背后,大家不知道的是哈佛因为“招生中的亚裔歧视”被起诉过好多回了,更不知道哈佛今年大陆地区换招生官了!


所以哈佛今年的亚裔学生录取看起来格外慷慨解囊是有迹可循的。换言之,2023Fall 的大陆学生,哈佛录取的机会确实要稍稍微高一些,当然,前提是你先申请了。


以此类推,XX大学开了新学院、新专业,XX大学官宣了“缩招”或“扩招”政策,如果你不关注这些最新的升学资讯,申请策略上自然落了下风。


图片


陆高生的申请大坑之二是“盲目内卷”


我们陆高有个很有名的比赛叫丘成桐,自从知道它被列为很有价值的比赛后,很多学生就开始卷这个比赛,那么传递的讯息就是——我们必须参加,不参加就落伍了,就申不上那些美国名校了。


“如果不XXXX样,我就落后了。”这种心态在陆高学生和家长身上非常常见。但这常常导致大家一窝蜂的扎进同一个资源圈“拼杀”,竞争的人多了,资源不够了,就演变成了所谓的内卷。


内卷的恶性循环之下,最受伤害的还是我们学生和家长。因为很可能大量的精力、时间、金钱砸进去,却没有收获理想的成果。


那么,就不卷了吗?


也不是,大环境之下我们很难独善其身,这就要求大陆的家长和学生首先对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再决定要卷到哪个赛道。毕竟,陆高学生美本申请的本质就是选不同的赛道,并在这条赛道上拼尽全力做到最好


而这个赛道可以是冷门专业,可以是走跨学科,可以是做个性化项目,可以是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和背景为社区做贡献,可以是突出天赋、技能和才华,也可以是一副纯社会实践者的形象,更可以是你认为适合你的任何切入点。


同一个美本申请者,换不同的赛道,不同的形象和专业,录取结果千差万别。



02

4个真实录取故事

揭秘陆高申请的核心


大藤相对更喜欢申请人文社科&艺术的陆高生;MIT、加州理工更青睐理工科足够硬核的“大佬”级陆高生;宾大、斯坦福容易黑马逆袭,录取一些二三四五线非北上广深但极其优秀的学生;华大圣路易斯偏爱社会实践型学者和成熟度高的陆高生;朗、达特茅斯对陆高生一直高冷,除非很喜欢,否则慎碰;

范德堡、杜克都有feeder school的现象;莱斯大学很看个性,不那么卡成绩;芝加哥大学很看思考深度;UCLA和伯克利从原来的只看成绩,到也开始看个性、活动的影响力和成果;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很看项目,尤其是个人项目及其影响力和你在其中展现的领导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你看,美国大学在招生时似乎已经把陆高生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所以美本名校申请的底层逻辑就是,你要找到自己的标签属性!


03

热情—成果—独特性

申请前30缺一不可


优秀美国大学的申请,未来一定是越来越“卷”的!

现在,顶尖学生的录取已经从单纯的学校报社主编或者学生会主席,到了要发起社会运动和改变社区现状的新阶段。这样的申请期待值,对学生的领导力和思考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对于想要申请全美Top 30的陆高学生,除了文理兼修,不能有任何明显的短板,活动本身还得切入到更奇特,更抓眼球,更特立独行的角度且不只要有想法,更要有成果,热情——成果——独特性,三者缺一不可。


相关主题

评论

回复

Vaptcha启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