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系统
本站资讯

哪个爸妈能忍心看孩子一辈子过着两三个月输血一次的生活? 罕病父亲纪录医疗旅程:「他会好,我会撑下来!」

柊威是个两三个月就需要输血一次的孩子,这罕见的镰刀型贫血,改变了台湾爸爸John和美国妈妈英莉的一生,但也让夫妻俩看见这世间更多的爱。


相信每个爸妈都是一样,怀孕的时候,每一次的产检,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每一次医师说「没问题」,就像过了一关一样,心里松了一口气。

但John与他的美国老婆英莉万万没料到,明明是健健康康的孩子(柊威),一岁之前连小感冒也没有,却在一岁三个月要去露营前的一个礼拜,拉肚子、发烧到39°C。 原以为只是小感冒,却不期然这是一场长期抗战的开始。

 镰刀型贫血

当医师也无法告诉你为什么......

还记得露营那一天,John与老婆简单地拿了肠胃药,就去露营了。 但这个只要有得玩,就算是小病小痛也会忘记的孩子,却在那三天两夜间哭闹不休,甚至连爸爸的安慰抱抱都抗拒。 跟之前健康开心的样子宛如天壤之别......

回到平地后,他们马上把柊威带去急诊,一抽血,发现血红素只有4点多(出生后六个月至两岁之间,若血色素低于11g/dl,或是血球容积低于33%,须进一步评估)! 医师也紧张了起来,但检查也找不到原因,只好等输完血,柊威回复活力之后,便回家观察。

接下来八个月的时间,柊威就像装上电池的兔子一般,然而,输血带给他的活力用尽之后,就会变回一个病恹恹的小孩。

John说:「每隔一两个月,他的健康状况就会慢慢走下坡。 一开始会有黄疸、拉肚子、发烧等征状,体力变差,常常哭闹、想睡觉。 尤其那时才一岁多,不知道怎么表达。 医师找不到理由,我们的爸妈甚至以为孩子中邪了! 阿妈还烧符水,带到医院来帮孩子洗澡,拿衣服到庙里过香。」

直到后来,老婆带柊威回美国,又出现一样的状况,这位在美国的亚洲医师做电泳判读后,才发现他是镰刀型和地中海的混合贫血。

「中国台湾省的产检是针对地中海贫血,但我的老婆是美国黑人,有镰刀型贫血的基因。 在亚洲很少有这样的病例。」

原来孩子当时哭着用手指着关节,是关节痛、内脏痛。 因为镰刀型贫血的细胞还容易堵塞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缺氧,所以容易产生四肢关节、内脏疼痛。 John不舍地说:「而且痛起来,真的是非常地痛。」

两三个月就得输血一次

镰刀型贫血目前还找不到解方,因此,柊威只得两三个月就输血一次,以此续命活着。 每次带柊威去输血,针一下去,孩子还是会哭闹,还要乖乖坐在那边等待输血两三个小时。

哪个爸妈能忍心看着孩子,一辈子都要过着两三个月输血的生活?

为了延缓下一次再输血的时间,John与孩子活得小心翼翼:「我们要做到两件事,一是孩子尽量不生病,否则血红素便会一下子掉很快; 二是要维持饮食均衡、保持健康。」

而为了在柊威一有状况的时候,第一时间带他去医院,太太放弃了原有的高薪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顾孩子。 除了全家的经济压力,太太还有对自我成就的牺牲。 虽说为了孩子,什么都愿意做,但内心的挫折感却难以避免。

「妈妈爱孩子,当然有很多不放心。 我太太又为了柊威做了很多功课,每件事都亲力亲为。 但她其实不是个家庭主妇型的女人。 工作成就才是她的自信来源。 所以在美国带孩子的期间,她有很多的自我怀疑。 我们也难免争吵,彼此都说出离婚的丧气话......」

对于治疗孩子,两人有不一样的看法:「因为希望孩子不要一辈子过着输血的人生,我赞成骨髓移殖。 但是即便是来自爸妈的骨髓,都只有50%的成功机率。 而太太希望能用饮食或自然疗法,让孩子好过一点。 常常在压力最大的时候,她会负气说:你不用管我们了,我们自己想办法。」 照顾病儿的压力,让两人都对未来充满茫然。

镰刀型贫血

不得已的办法:生一个弟弟

不过,John也苦笑说:离婚仅是气话,因为若要提高骨髓移植成功的机率,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植兄弟姊妹的骨髓。 因此,尽管哭过、爱过、吵过,爱孩子的两人,还是要以孩子的生命为重,怀抱着试管婴儿的一线希望,继续当夫妻。

「因为我们的小朋友是混血儿,让寻找骨髓移植更加困难。 而且当初我们也没有想到要留脐带血,所以最好的骨髓移植人选,就是兄弟姊妹。 如果基因检测后配对可以,就有希望了!」

截至目前,他们共取卵三次,每一次都花了七、八十万,只是还没有可植入的胚胎,这让跟时间赛跑(因为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进行骨髓移植得排斥性最低)的两人感到压力山大。 但John乐观地说,还好台湾还有试管这条路走,如果在美国,他根本想都不敢想! 因为美国做试管婴儿简直是天价!

幸运找到有耐心、同理心的医师

回想这一路求医的跌跌撞撞,John却说,有太多要感谢的人。

「去年九月,我们找到了荣总颜秀如医师。 她刚开始也是对镰刀型贫血无法可解,但却非常乐于沟通。 譬如我们拿医学文献去找她讨论,颜医师都会回去仔细看完后,下次看诊跟我们解答。 她的心胸也很开放,愿意跟我们一起尝试、找方法。」

遇到这样有同理心的医师并不容易,太太曾经在美国遇到医师说:「我每天都要看很多病人,不可能无时无刻照看你的小朋友。」 尽管是事实,但对病童的家长来说,却是令人心碎的答案。

而颜医师常常花一两个钟头与他们讨论,就算错过了午餐时间也不在意。 经过了颜医师的努力和建议,现在的John至少不用等孩子病恹恹才准备输血,可以观察孩子的脾脏有没有肿大,以提前做好准备。

世间有爱,70个人愿意长期输血

对像柊威这样需要长期输血的小朋友来说,若每次输血的血型都不同,身体会产生愈来愈多的抗体。 若是同一个输血来源,较能减缓身体排斥的现象。

有次,John在天母社团里面,询问有没有人愿意持续输血。 而这个人若有意愿还不够,还得要专程跑到荣总做两次检测,之后还要每半年跑荣总输血,是件不容易的事。 但没想到,短短一个礼拜,就有将近一百个人私讯询问! 最后,还有七十个人实际去做检查。

平时最讨厌麻烦别人的John,对这些善心人士伸出的援手,满怀感动。 他说:「我以后拍纪录片,这些人都要被列在片尾的感谢名单中。」

父亲群像

拍纪录片带孩子登百岳,纪录医疗旅程

去年年底,John萌生拍摄纪录片的念头。 最初的想法很单纯,只想要当作家庭纪录。

他想起之前高中爬雪山,登到山顶往下看,那映入眼帘的壮阔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现在,他也想让孩子看到这样的景色。 拍摄的过程中,他也与老婆一起看了许多国外罕病儿家庭的纪录片,于是萌生一个想法:想借由这支纪录片,与罕病儿家庭彼此打气。

「和孩子爬山,当他走不动的时候,我会揹他。 同时会鼓励他:自己也要努力。 但我会陪着你,一起爬到顶端。 这一条登顶的路程,走走停停,一路说说笑笑、彼此打气,就像我们走的医疗路,是吧!」

这一路上,需要很多的坚持。 John说:「我老婆是看到柊威的笑容,就会振作起来,觉得可以再继续; 而我相反,我是每当他睡着的时候,就会呆呆望着他,觉得这么可爱的家伙,我怎么舍得放?」

他一边企划着纪录片拍摄事宜,一边想着:柊威,能不能也看到我一路走来,看到的好风景?

这强大的爱,成为一个信念。 John说:「他会好,我会撑下来。」

听到这里,我们的鼻子也酸了,祝祷奇迹发生,柊威在不久的将来能够顺利移植骨髓,成为不需要输血,也能一直活蹦乱跳的孩子!


相关主题

评论

回复

Vaptcha启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