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学生之间的冲突问题?
通常高年级学生有纠纷的时候,我会请双方先沟通,厘清事实真相,该道歉的道歉,可以接受道歉就握手言和,不能接受道歉就表达情绪想法,彼此想好解决之道再向我说明。
报复昂贵且无用
学校是小型社会缩影,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每个孩子的性格各异,尊重和谐是导师日常的叮咛,但学生间很容易因为芝麻绿豆小事而起口角争吵,煞不住车演变成肢体推打,愈演愈烈可能延烧至家长互不谅解。这种「无事变小事,小事成大事」的导火线常是因报复的念头升起。
脱稿演出的推打
这天学生在地板教室上完体育课要到走廊穿鞋,匆忙间小嘉碰撞到小天,小天不悦便推挤回去。「有误会要立即道歉则逢凶化吉」、「看别人不顺眼时要调整自己」,这些道理平日耳提面命,但关键时刻学生常理智线断裂,全凭情绪做主。
两人平日是会玩在一起的哥们,此次碰撞推挤说穿了是小事,理想状态是小嘉应该立即道歉说声:「抱歉,我不小心碰到你。」或是「对不起,你还好吗?」小天若能回应:「没关系,请你下次小心一点。」或是「你弄痛我了,但我接受你的道歉。」如此则相安无事。
然而,学生常脱稿演出。
小嘉自认为「我只是小小力不小心碰到你,你竟然大大力回推我」,一时间咽不下一口气,他便回敬小天一个推手,小天也不甘示弱,于是两人你来我往三回合才停手。这时三比三也该算扯平,事情本可落幕,但小嘉心有不甘,伸出食指戳了小天一下,再一溜烟跑走,自以为占到上风,留下气呼呼的小天。
小天回到教室向我投诉:「小嘉打我。」我心想小天平日不是忍气吞声型,哪有那么容易被人欺负,经了解前端两人早已互有出手,那就不是单纯一方委屈了。
通常高年级学生有纠纷的时候,我会请双方先沟通,厘清事实真相,该道歉的道歉,可以接受道歉就握手言和,不能接受道歉就表达情绪想法,彼此想好解决之道再向我说明。
适逢放学时刻,我看两人情绪也平和,便请两人先沟通,看能否取得共识,但我叮咛在前:「严禁动私刑。」我站在教室前门准备放学,两人就站在我身边。
小天很在意小嘉最后戳他一下就脚底抹油溜之大吉,认为小嘉「欠他一下」。尽管小嘉认为自己只是轻轻戳一下,但小天执意要讨回这一下。我告诉小天他也动手了,不是单纯受害者,事缓则圆,再次提醒两人理性沟通,绝不可动私刑。
一边放学的同时,我看到小嘉向小天九十度鞠躬说:「对不起。」没想到得理不饶人的小天竟说:「我不接受,我要讨回一下。」骑虎难下的小嘉也因为真的有戳人家一下自觉理亏,便同意小天打他一下。怎知有点壮硕的小天对着小个子的小嘉胸口重重挥出一拳,这一幕我来不及阻止,更看傻了眼。
这一拳不轻,当下先确认小嘉没事,后续联系双方家长,持续关注小嘉的身体状况,幸好无恙。然这件事余波荡漾,双方家长互有微词与坚持,学务处与辅导室也协助处理,小天执意讨回一下的痛快维持不久,反将自己推进一个牢坑。
报复是可怕的情绪
隔天,我们在班上讨论此事,把冲突事件化成机会教育。
问小嘉和小天是否后悔?两人点头如捣蒜。再问,如果把时间倒转回当时,两人怎么做?都头头是道的说着第一时间要道歉,不要冲动之类的话语。
我在白板写下:「没有比报复更昂贵、更没用的事情了!」这两句话正足以诠释此事。当心起报复,事情可能走向万劫不复,报复之心真是可怕的情绪。
日后学生的人际相处不免仍有冲突纠纷,我想更深入的讨论,面对纷争如何理解自己的心情感受并做好情绪管理。我让学生提出想讨论的问题或困惑,任何发想都可以。
「对于不公平的事,我们要忍气吞声吗?」「如果真的很想报复别人怎么办?」 「报仇真的不好吗?」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
我先对「报仇」二字提出看法。有时候,在我们认为自己遇上不公不义的事情时,会搬出「复仇」二字,但是我认为「仇」这个字下得太重了,仇是指「深切的怨恨」,手足同学之间何以用到「仇」字?我说「复仇」、「报仇」太沉重,就说「报复」吧!
我先问大家是否有过「报复」的经验。孩子们说的多是兄弟姊妹间的纷争,常是一言不合或物品借用或打闹过头等事起纷争,觉得自己没错都是别人来招惹,心有不甘时会自以为聪明想出整对方的方法,有时得逞、有时两败俱伤被爸妈处罚。我说先来界定什么是「报复」,根据字典的解释是「对伤害自己的人,以类似的手段进行反击」,而从大家的分享抽丝剥茧来看,「你真的受到伤害了吗?抑或只是情绪的过度反应?」
「可是,有时就是有人会来惹我啊!」
「有的人看起来真的很『白目』,让人受不了。」
「如果你对每只向你吠的狗都停下来扔石头,你永远到不了目的地。」我在白板写下前英国首相邱吉尔说过的这句话。名人名言总能有一点就通的特效。
学生豁然开朗,这句话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家常在与同学或兄姊弟妹吵过、斗过后,发现自己原本的工作或作业进度大落后,甚至还一事无成。
学生也困惑着是否对于别人的挑衅都必须忍气吞声呢?当然不是,孰可忍,孰不可忍,自有界线,如果是霸凌或流血受伤情事,当然要告知师长,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这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情绪的过度反应。
首先,我让学生知道,人性本来就有善念和恶念并存,七情六欲主宰着我们的情绪。以为委屈时,有些人或多或少有着「要对方不好过」的心态,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正视自己的情绪是必要的,管理情绪更是需要学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