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5种可能导致孩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权威型、自恋型等全解析!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处理好你与自我的关系。
那些看似安静、无害、不可见的「忽视」,可能在多年后成为我们难以解开的「症结」。直到我们开始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或者走进心理咨询室,和咨询师一起回溯原生家庭,某些被遮蔽的真相才会慢慢显露出来。
考试终于考了90 多分,但期待表扬的愿望落空;想和爸妈多待在一起,但爸妈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有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总觉得爸妈对自己的爱少了一点。
很多人在童年可能都经历过这些,但重要的是,这样的童年说不上有多么糟糕。我们并没有遭受虐待、欺凌或者抛弃。
相比于那些生活在家暴阴影、家庭破裂等各种环境中的小伙伴,我们无疑是幸运的。
但是,恰恰是那些看似安静、无害、不可见的「忽视」,可能在多年后成为我们难以解开的「症结」。
直到我们开始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或者走进心理咨询室,和咨询师一起回溯原生家庭,某些被遮蔽的真相才会慢慢显露出来。
什么是童年期情感忽视
童年期情感忽视,是临床心理学家乔尼丝・韦布(Jonice Webb)提出的概念。乔尼丝博士将其定义为:一种由于父母没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所造成的情形。
还记得小时候因为和朋友们闹得不愉快,满脸沮丧地回家,但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却丝毫没有发现你的异样吗?又或者是心爱的宠物狗离去了,你哭得唏哩花啦,但爸爸妈妈却并没有安慰你一句?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尽管我的父母并不是故意的,他们可能太忙碌,可能是真的不知该如何和孩子沟通,但这就是典型的「童年期情感忽视」。
同「原生家庭」紧密相关的那些依恋关系问题、家庭暴力、儿童虐待相比,童年期情感忽视极其隐秘。
乔尼丝博士认为它呈现为多种形态,从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不关注子女的真实心声,到忽视孩子的情感体验,造成他们的低自尊与自卑等。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不仅仅是指榜样作用,亦是指孩子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映照和回馈,从而健康成长,面对更多挑战。
而情感被忽视的孩子, 就像失去了生活中的镜子,他们发出的所有信号,无论喜怒哀乐,都如同投进了黑洞中,消失无踪,毫无回馈。
在一个人最需要去了解、探索这个未知世界的年龄,他们失去了来自父母和外界的积极回馈。那么,他们本应形塑的那些「人格大厦」——关于自我、自信、信任、爱,都会在建造的过程中受损,甚至坍塌。
情感被忽视的孩子, 就像失去了生活中的镜子,他们发出的所有信号,无论喜怒哀乐,都如同投进了黑洞中,消失无踪,毫无回馈。(仅为情境图,取自unsplash)
什么样的父母会对孩子造成情感忽视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 对很多人而言, 尽全力照顾孩子是自身的义务与愿望。但有意无意中, 身为孩子依旧会遭遇到情感忽视。
这可能源于父母自己在成长中缺乏这方面的关怀,也有可能是因为父母本身经历了特殊的教养方式。
在研究者看来,具有一些典型特质的父母(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情形)更有可能在养育中造成孩子的情感忽视:
1. 自恋型的父母
世界都是围绕着我旋转的—— 这是拥有自恋型人格特质或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父母的典型特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他们会更关注满足自己而不是孩子的需求。
在这种养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无法很好地看清自己的情感需求,无法明确自己的真实需要,甚至总觉得自己的需求是过分的、不合适的。
2. 权威型的父母
权威型父母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规矩办事,
而不习惯倾听和关注孩子的感受与需求。最终,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总是反抗权威,或者经常懦弱顺从。
3. 完美主义型的父母
这一类父母认为,孩子可以一直做得很好,甚至做到更好。即使孩子考试拿了全年级第一,也可能会因为某一单科没考到第一而受到责。成人后,孩子也很可能变成完美主义者,为自己设置不切实际的期望与目标,时常感到焦虑不安。
4. 放纵型的父母
这一类的父母对孩子多采取自由放任的教养方式,可过度的「不管不顾」,任由孩子「生长」,很可能导致孩子在成年后不懂如何设置边界。
5. 缺失型的父母
对于一些人而言,童年中父母是不在场的,原因包括死亡、离婚、疾病、长期工作而忽视孩子、婚姻名存实亡等。
经历过童年期情感忽视的人,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它可能会让人丧失「确定性」。这种确定性是指,不管是消极还是积极,你都能用清晰、坚定的声音描述出自己的感受。
确定性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相对于那些因童年期情感忽视造成的消极感受,比如,「我不应该谈论消极的事」「我不能占据过多的空间」「我没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去拥有、去感受某些事物」,确定性需要你做的是打破这些逻辑怪圈与感受的黑洞,意识到自己的真实需求。
如何解决自己童年期情感忽视的问题
我们要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确定性,慢慢解决童年期情感忽视的问题呢?
1. 勇敢承认
首先,你需要意识到自己有过这种被忽视的经验,从而造成了现在的一些问题。勇敢地承认它,不要觉得它是某种致命的缺点,它只是一种感受。
2. 定义自己的需要
当你再次经历这些感受的时候,学习去体验它,去为它下「定义」。之后,你需要去定义自己的需要,并一步一步地获得它们。
很多遭受童年期情感忽视的人都无法意识到自己真正的需要所在,他们甚至认为自己的需求不值得、不配被满足。
3. 自助或寻求心理咨询
我们可以选择自助或者寻求心理咨询的方式越过这个门槛,来探索自己的情绪和需要,改变已有的种种认知,从而一步步地满足这些需求。
4. 照顾好自己
最后,要记得对自己友善,照顾好自己,尝试去和更多的人建立关系,不管是朋友,还是心理咨询师,在关系中慢慢地认识自己,疗愈自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