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系统
本站资讯

「儿童成长」家长不要操之过急,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

本人出生于八十年代,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公园度过,从幼稚园到小学,分别是由妈妈或爷爷嫲嫲带着到公园玩,到处跑、打羽毛球、踏单车,身上虽有大大小小的跌打损伤,内里却健康得很,甚少病痛,相比现在医院诊所人满为患,生于八十年代的孩子应该也为家人省下不少医药费吧。


    回看现在的小孩,当然是温室小花了,都在室内活动,更生于物质年代,从食物到食具、玩具到电子产品,课外活动变成上更多的课,一天中可能有十多小时都是在学习,比起我们成长那个年代,的确丰富了很多。其实大家有否想过,比起小孩的需要,这些其实更多的是家长的滥用,大人们工作十多小时都会叫苦连天,小孩何尝不会呢?

QY46amGkb9df0DyOz0jBDMwx8RnmJhGnr--bDq_vmw4_meitu_14.jpg

大人们工作十多小时都会叫苦连天,小孩何尝不会呢?

年幼的小孩如同白纸,属于被动式学习,模仿着照顾者的一举一动,照顾者给予什么他们便吸收什么,包括语言、情绪、动作。所以当孩子出现一些大人认为「顽皮」的行为时,请家长想想他是从哪里学习到这些行为。而可悲的是,事实证明那些行为都是与父母有关。

LnnqmpONPRKfBRtmf45RAaPDLVTsXxUib-ClWm_gpVo_meitu_15.jpg

事实证明孩子的行为都是与父母有关。

婴幼儿的学习发展于心理学上有好几套出名理论。今天就来谈谈尚.皮亚杰(Jean.Piaget)的理论,Piaget乃儿童心理学中无人不晓的心理学家。先说说他的背景,Piaget他是瑞士心理学家,著名「认知发展理论」的创建者。他起初是研究生物学的,后来钻研认识论,从两者之间发现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儿童的认知是怎样从零开始建构呢?儿童在成长阶段的心理产生什么变化?他另一为人所知的事,就是他把自己的三个孩子作为研究对象!这有可能是职业病吧。

长话短说,在这里我不会详细的讲解「认知发展理论」,就只说说可能与你和你的孩子相关的重点。Piaget认为儿童认知可分为四个时期,而每个时期可再细分成数个阶段:

1. 感知运动期(0至2岁),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动作感知外部世界,这个时期又可再分为六个小阶段:

a.第一阶段(0至1个月):以本能动作适应外界环境,例如吸吮奶头的动作会愈走愈纯熟,还会扩展为吸吮拇指。
b.第二阶段(1至4个月):婴儿能够将个别动作串连一起,例如用眼睛追寻移动中的物体。
c.第三阶段(4至8个月):发现到可以将视觉与动作串连起来,能够用手触摸四周的物件,而且萌生目的性,是发展智慧动作的开端。
d.第四阶段(8至12个月):智慧动作的形成,并且出现明确目的,例如捉着大人的手去拿他想要的东西。利用动作来认识事物,例如扔、打、敲……。
e.第五阶段(12至18个月):当小孩对某动作感兴趣时,就会不断重复。亦开始从误打误撞中学习,例如利用手拿台上的玩具,会拉动玩具、台上的台布。
f.第六阶段(18至24个月):开始动脑筋,运用表面看到的景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问题。另一个重要的要点,就是明白即使看不见的东西,也有可能存在的,也就是类似peek-a-boo的原理。

A3jltxaUJH3NgtvWvd7jbPv0Qovi81N4mAvi7ZgL4u0_meitu_16.jpg

孩子会开始动脑筋,运用表面看到的景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问题。类似Peek-a-boo的原理。

2. 前运算时期(2至7岁),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够使用语言和符号与外界沟通,可细分为两个阶段:

a.第一阶段(2至4岁):此时期的孩子的思考模式是具体性的,不是抽象性的,例如如果看到别人拥有与他一模一样的物品,他会觉得那是他的。他们还未懂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
b.第二阶段(4至7岁):这一时期的孩子只能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缺乏客观性,如果将一个大杯子的水全倒进小杯子里,他可能会觉得小杯子的水变多了。

3. 具体运算时期(7至12岁):简单来说就是发展逻辑的时期,孩子学习以多方角度解决问题。

4. 形式运算时期(12岁以后):此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孩子的思考模式已经摆脱「具体」,获得「抽象」,能够运用「假设性」解决实际问题。

6kdFazgobyt9QZGeDREBY7MiLXucJ5fHKILjJCiC4yQ_meitu_17.jpg

此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孩子的思考模式已经摆脱「具体」,获得「抽象」,能够运用「假设性」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为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一部分,我说这些主要是希望家长因孩子的发展进度而因材施教,切勿操之过急。在前两个时期,孩子主要是通过模仿和游戏来进行学习,也就是你做什么他便会跟着做什么。对于小孩而言,贵的玩具不会比较好玩;上更多的课不会让智力变得比较高,还是实际一点,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学习工具,在这些过程当中,家长的陪伴和耐性比一切重要。你试试拿走孩子面前的ipad,他最多会哭上数小时,他并不会有什么损失。但当作为父母的你们从孩子生命消失,那才是孩子一辈子的缺失。


相关主题

评论

回复

Vaptcha启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