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孩子们需要爱的关注,家长应减少手机使用多陪伴孩子
婴孩需要一种特定的刺激,就是来自父母或照顾者的深情凝视。若没有脸部表情与眼神接触的刺激,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在《网路连锁效应:数位科技与现实生活间的网路心理学》(The Cyber Effect)一书中,作者暨网路心理学者玛丽.艾肯(Mary Aiken)博士写道:「过去一世纪的许多实验显示,儿童前期这段关键期若遭感觉及社交剥夺,不仅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且将影响他们日后发展。」
当爸妈花更多时间深情凝视他们的手机而不是婴孩,会是什么状况?艾肯认为,长此以往这些婴儿可能无法面对面与人沟通,比较难与人建立深刻连结,也较难感受及付出爱。
我教的这些中学孩子虽离襁褓久矣,似乎仍非常渴盼父母或照护者的关注。他们常抱怨,当他们在比赛篮球或排练舞蹈中间抬眼望去,发现爸妈正低头盯着手机时,感觉真有够糟。「超烂的!」不只一个孩子这么跟我说。这已经令人难过,想到婴儿得不到适当关注,就更使人丧气。家长、照护者未给婴孩所需的眼光,会对整个世代造成何种长期影响,仍有待观察。
盯着萤幕相对剥夺孩子花在其他方面的时间:聊天,游戏,跟爸妈朋友互动,从事创造性的活动等。很明显,当爸妈的心思都在手机或电脑,自然不大跟孩子谈心玩耍;若孩子专注在这些东西─这情况显然愈来愈多─也就不会跟爸妈或朋友聊天互动。
发展及行为科研究医师、也是两个小孩的母亲─珍妮.雷德斯基(Jenny Radesky),想了解大人在小孩身边多常使用移动设备,便进行了一项后来广受引用的研究。她跟团队暗中观察五十五位照护者,通常是爸爸或妈妈带着一个或更多的孩子,地点是波士顿附近一间速食店。这五十五名观察对象中,有四十位用餐当中使用设备,从头到尾都在用的有十六位。观察员注意到,这些十岁不到的孩子为了博取大人注意,手段逐步激烈;大人通常一开始不予理会,终于反应则是责骂小孩,似乎完全没察觉孩子需求。究竟这种只顾电子设备而漠视孩子的情形,长期将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至今尚未能有全面性的研究。
不妨参考行为心理学家爱德华.区朗尼克(Edward Tronick)在一九七五年做的「木无表情实验」(still face experiment),那是早在移动设备抢走父母的心之前。区朗尼克的实验很简单:母亲们与她们六个月大的婴孩进行普通游戏,包括模仿彼此脸部表情;接着妈妈受指示霎时变脸,脸上毫无表情或完全「木然」,持续三分钟。一开始婴孩们都热切地想跟妈妈重新连结,但若母亲一无反应,孩子会出现愈来愈明显的苦恼困惑,最终调开眼光,显得悲伤绝望。
这项常被复制的发展心理学实验,证明对婴儿来说,缺乏正面互动要比违反一般互动可怕。即便成人,若伴侣只顾手机而「木脸相向」,也令人难以忍受。「打败离婚」(Divorce Busting)机构里的蜜雪儿.威纳─戴维斯(Michele Weiner-Davis)写道:「每回你不理配偶或他/她不理你,不管你表面看来如何,实际反应都跟那婴儿无异。」
一言以蔽之,小孩们─婚后的大人显然也是─渴望真实的人性接触。因此,当你或小小孩多半盯着萤幕而非彼此,重要的神经路径大概就受不到足够刺激,阻碍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能力。就像艾肯所说的:
婴儿的需求不在高科技⋯⋯事实证明,科技对(婴儿的)健全发展不利。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电子设备或应用程式能取代你跟孩子的拥抱、讲话、欢笑、玩个蠢游戏、牵手,或读一本书。我绝对相信有朝一日,科技研发者会创造出能大幅提高婴孩及学步者学习能力的应用程式,届时这些电子萤幕将极富教育价值。但在那天到来之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一种能提醒父母在家应当远离屏幕,跟孩子好好相处的应用程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