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系统

教育部明确:老师不得「刻意孤立」学生,关于「孤立」和「被孤立」如何界定?

孩子,今天在学校开心吗?请不要屏蔽父母的关心!

今天的话题,从教育部的一个回复开始——

640 (1).png

首先是教育部提出,教育惩戒不得故意安排学生单独坐最后一排。这次回复则是回答了关于“刻意孤立”如何界定的问题。


网友的评论精彩纷呈,一时让人捧腹,一时又让人心酸不已。


帮主想说,长这么大,谁还没被孤立过几次呢,能好好长大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640.jpg

个体感受的“参差”


- 有人觉得很要紧,有人觉得没关系 -


“大家都不要和他讲话啊,被我看到你就和他一样坐最后一排!”


是不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帮主已经有代入感了!


老师有时会通过这样的惩戒手段来教训特别调皮的孩子。正如帮主以前的老师常说的一句“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老师如果不“出手”,调皮孩子能把教室屋顶掀了。


有网友对老师的惩戒表示认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老师日常教学工作本来就难,还要加这么多莫名其妙的限制。要不想出这个方案的ld,你们来教调皮的学生,不能打、不能骂、不能罚站、不能坐最后一排......咋教呢?用爱感化吗?

640 (1).jpg

但是,这种孤立对不同孩子造成的伤害值是不同的。对有些自尊心强的孩子来说,这已经是侮辱性很强的惩戒,足以伤害ta的内心。


可是,对有些孩子来说,这种程度只是“挠痒痒”。他们说:“最后一排是想象不到的快乐。”


“高三的时候自己一个人一位坐最后一排,跟开了单间一样,宽敞舒适,把凳子当摇椅,快乐想象不到!”【目瞪口呆地鼓掌】


其实,“被孤立”对任何一个处在渴望身份认同时期的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好的感受,只是每个学生对惩戒的感知是不一样,因此,老师的教训时灵时不灵。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老师的经验和能力了,好的老师就擅长用不同的方法对待性格不同的孩子。用不对方法的话,很容易引起后续一系列的问题。


孤立你的人,也是“参差”的
- 有好有坏 -


也有网友写下令人心酸的往事:“当年初三只有160不到的身高,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八个人,然而我成绩全班前十,当时觉得没什么。后面写作业,下课第一个跑没人管。现在才发现,当时全班都有送礼,而我家没有,不知不觉被老师针对了半年得有,幸亏当时被针对已经是初三了,可以自主学习,算得上是我初中不好回忆之一吧。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和解,也大概率永远不会。


此处,没有任何不尊重“教师”职业的意思。只是,教师群体太庞大了,教师也是人,可能不是每一面都完美无瑕。脱离学生身份再回忆学生生涯的时候,才发现不是每个老师都“春蚕到死丝方尽”。


也不是不能理解老师的难处。不过,我们在求学期间,肯定也能遇到一些“航标灯”一般的老师,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所以我说,老师与老师之间也是“参差”的。


帮主身边就有个例子,表弟原来是特别热爱语文的好苗子,人又机灵,没变声之前开口就是百灵鸟一般的诗歌朗诵。初中的时候就因为班主任针对他,闹着不去上学了,周围一圈长辈跟着着急上火。表弟却因此一蹶不振,学业就耽搁下来了,最后上了个专科。


我认为,如果确实有老师存在因为“收礼”“偏心”等问题而对学生有看法的,建议家长还是要及时介入,从孩子那边了解问题,从周边学生家长那边求证,及时给孩子调整环境,避免事情发展得太坏


那么,如果是同学孤立呢?

640 (3).jpg

电影《奇迹男孩》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奥吉是一个10岁的男孩,因为刚出生的时候就做了几十次手术,导致容貌和同龄孩子很不一样。五年级前都是妈妈在家教,去了学校之后,很多孩子因为他的外貌问题而孤立他。

640 (2).jpg

奥吉一开始也难以适应和学校同学相处,一度也埋怨父母,讨厌自己,在校学习的过程颇为坎坷。

640 (4).jpg

好在最后,奥吉还是在亲人、朋友的帮助下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全校同学的掌声和认可。不可否认,来自同学的孤立也会影响到孩子。难道这时候家长冲上去把孩子的同学们收拾一通?这么做显然是不对的。


有些孩子的“恶意”并不是邪恶的恶。真正邪恶的孩子是很少很少的。孩子在校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有时ta是“被孤立”的,有时ta又是孤立别人的。这时候,家长在孩子放学后多关心关心孩子,多问问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之类的,对于正确引导孩子就有帮助。


640 (5).jpg

不妨学学奥吉妈妈

- 正向引导 -


孩子遇到“被孤立”,家长在了解情况以后应该怎么做呢?

640 (6).jpg

奥吉妈妈从来没有去学校闹事,睿智如她选择用智慧开导奥吉,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奥吉也选择了和自己和解,重新鼓起勇气去面对环境。


帮主整理了几个办法,希望给家长一些参考。


第1步 倾听孩子,接纳感受


孩子被孤立,在集体中感到不开心,正常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一定会向父母倾诉的,家长不要上来就给孩子贴标签:还不是因为你内向、还不是因为你不合群……别的小朋友才不跟你玩。而是要认同和接纳孩子伤心的感受,这也是我之前说过的“共情”的体现。同时,我们要坚定的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妈妈一定会帮助你走出困境


第2步 找到原因,自我调整


接纳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就要和孩子一起分析被孤立的原因,并且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方案:


如果是因为优秀而被别人嫉妒而导致被孤立,首先要肯定孩子的优秀和独特,同时告诉孩子集体是一个复杂的大家庭,自己锋芒毕露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有时可以适当低调一点;

如果真是因为孩子内向、胆小、不合群而被孤立,就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大胆和小朋友交流。


第3步 父母出马,组织聚会


孩子已经调整自我,做出改变,被孤立的情况却依然存在,此时家长一定要出马帮助孩子重回集体。


可以尝试先帮孩子“拉拢”1、2个小朋友,可以直接和这几个“关键小朋友”的家长联系,组织聚会、逛公园等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关键小朋友”如果是班上有影响力的孩子就更好了。孩子有了朋友,就相当于在集体中有了阵营,再打开僵局扩展友谊就不是难事了。


这个方法不但适用于孩子被孤立的情况,也适用于孩子插班进入新集体后的情况。


第4步 老师协助,重塑形象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老师的话比家长的话更有效。我们可以和老师沟通,请老师在集体中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孩子获得其他小朋友的认可。很多孩子乐于听老师的话,有目的的引导也会起到积极效果。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集体的认可、需要被同龄人接纳、需要和小伙伴一起长大。这也是家长要对孤立及时干预的原因。


不过,等孩子长到我们这么大的时候,有了明辨是非、自我成长的能力时,或许还会遭遇被孤立的情况,那时就要看看,这个孤立自己的群,是不是真的值得去“合”。



实际上,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群体,我们并不是不要合群,而在于合什么群。“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呀?”是一句普通的关心,也是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祝愿家长们和孩子们之间有更多良性的沟通,有问题一起面对,有快乐一起分享,这才是家的意义。


--转载自:家长帮

相关主题

评论

回复

Vaptcha启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