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系统
本站资讯

「从大脑看教养」开始接受正式学校教育的孩子,要特别注意控制力的养成!

    小学的孩子开始正式的学校教育,从过去透过五感学习,转换到开始有抽象式的概念。另外,8~11岁也是这个期间的孩子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父母应该可以注意什么呢?

src=http___n.sinaimg.cn_translate_600_w800h600_20180421_TGvE-fznefkf9919332.jpg&refer=http___n.sinaimg.jpeg


Q1:不同于幼儿园的学习,孩子从小学开始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做好什么准备?

A1:学龄前的孩子,透过动作与感觉、听觉、视觉等来进行学习,在课程安排上有较多的体能、生活自理,以及美劳、积木、娃娃家等操作课程,比较自由、活泼、有趣;学龄到青少年前期的孩子,开始上语文、数学、生活等课程,发展逻辑与空间分析、抽象与语文概念等能力,要特别注意力与控制力的养成。因为学习东西的前提是必须注意这些东西的存在——注意该注意的、不需注意要忽略,而如何有效地持续维持注意,甚至可以同时注意几个正在进行的事物讯息,更是学习过程中讯息处理的重要能力。

 

Q2:孩子到了小学阶段,同样以脑科学为基础,在教养上有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A2:谈到大脑发展的敏感期,8~11岁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自我与人际情绪较为敏感。孩子小时候的自我评价是靠外在的视觉或听觉,例如画图画得好不好、积木堆得高不高,或别人的称赞、责骂,甚至是被标签化。可见,孩子成长时很容易受到后天影响,累积成为脑中记忆,逐渐养成一个自我评价的历程,因此,他所处的环境是不是友善,相对十分重要。

 

Q3:为什么有时候家里的两个小孩会差很多,一个会念书功课好、一个就是运动比较厉害;一个自动自发、一个三催四请;一个丢三落四、一个生活井然有序?

A3:人出生时,脑还没完全长好,在先天基因与后天经验的互动下(经验与基因一样重要),逐渐决定了「你是谁」。每个人的学习模组不同,在大脑配备与外在环境互动下,受到影响或消化吸收的状态也会不一样。如果将大脑比喻为管弦乐团,一般正常基因的孩子该有的指挥和乐器种类统统都有,但可能因为配备的乐器数量不一样,或演奏时使用的主力乐器不同,所以会呈现出激烈或田园等不同的音乐风格。

 

Q4:我听过美国心理学家嘉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MI)理论,这也跟脑科学有关吗?

A4:没错,嘉纳从研究脑部受伤的病人身上,发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因而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至少有八项智能: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内省、自然观察,都可以找到与大脑学习和发展相对应的区域,例如语文与大脑的左颞叶和额叶较有关。智力由单一到多元,有人数学好、有人体育好,凸显个别差异的存在。

 

Q5:为什么同样具有数学、音乐或运动天分的人,有的人到后来能够发光发热有一席之地,有的人却没能够一展所长?

A5:为人父母最勇敢的表现是,要明白孩子到底学什么学最好,而不是看别人学就跟着学。一个人要懂得看自己的优点,更重要的是累积自己的优点。不管是音乐好或体力好,都需要靠大量的磨练,才能累积自己的优点。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成功,光凭天赋是不够的,还要加上后天的含有规划与坚持、自我监控的执行力。



相关主题

评论

回复

Vaptcha启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