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系统

我不要孩子变成小大人!谨慎面对家中孩子早熟!

随着物质生活愈来愈富裕,家长和医护人员可能都发现孩子身体的发育特别好,不过,似乎连语言、行为上的表现,也都比过去同年龄的孩子要来得成熟,如此早熟的现象可能让家长感到沾沾自喜,但在这同时,也担心这是否为正常的情况,幼教专家表示,只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想,对孩子是好的、是恰当的,就没错!

  电视上常见打扮美艳的小美眉模仿当红偶像歌手蔡依林跳着<特务J>,这样的表演也总是博得满堂采,家长可能乐见孩子有能歌善舞的能力,但电视机前的观众在惊叹之余,也不免会认为这样的小孩过于成熟,好像少了那么点纯真可爱,当然,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出现于才艺表演方面,常常两三岁的小孩也是语出惊人,虽然会觉得他聪明,但也难免让人担心,孩子是不是懂得太多了?这样的情形又到底是好是坏?

早熟.超乎常模的发展

  我们常听到大人将小朋友的某些特定行为称作「早熟」,只是,怎么样的行为举止才算早熟?三之三国际文教机构婴幼儿教育顾问梁仲怡表示,所谓「早熟」应该是和同年龄的小朋友做相对比较,除了生理上的发展有明确的曲线图可观察bobo落在哪个区块之外;还有心智上的早熟,而这就是我们一般常观察到孩子在语言、行为上出现的情况,可能有某些语言在一般认定下,不该出现在2岁的小朋友身上;某些行为也不该出现在3岁的小朋友身上,但是当这些都发生了,就将它称为早熟,或是一般会称为「小大人」。

发生早熟的5种情况

  幼儿早熟的情况在近几年似乎特别明显,也不在少数,梁仲怡指出,学龄前的孩子多半是被动的接受资讯,而这些资讯和刺激多来自周遭的环境和接触到的人事物,探究造成早熟的原因约有以下情况:


1.资讯进步

  现在物质环境品质渐渐提升,孩子从生活环境中接触到的已经不再单纯,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就可能与电视、电动玩具为伍,而电视所播放的内容却多半不适合孩子,梁仲怡表示,即使是卡通,也还是有不少夸张的情节,除了天线宝宝是真正适合婴幼儿收看的卡通之外,其他像是蜡笔小新,往往是大孩子,甚至较成人的内容,但以小朋友的形体来表现,因此,当孩子接触到时,他会认为这是他应该有的语言,而自然而然的接收、模仿。

2.和大人相处时间多

  梁仲怡表示,少子化的趋势,除了反映在诸多产业的转型以及教育的改革之外,也显现出小朋友和同侪互动的时间是减少的。在小朋友上幼儿园之前,多半是和大人相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是大人的语言,他可能也会把这些带进幼儿园,在大家相互比较刺激下,就会认为这是自己生活中的东西,进而出现小大人的情况。

3.缺乏想像空间

  现在多半是双薪家庭型态,因此,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少,在互动时间少的前提下,往往希望能达到最有效率的互动方式,大同育幼院早疗教学组长陈意玫表示,这时候,家长可能将关心集中在bobo的生理需求,而没有时间和孩子进行想像及纯真的对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从大人身上接触到的都是大人化的语言及处理方式,自然会少了该有的纯真。

4.社会环境不安全

  以往是农村社会,家中的大人也不见得有时间陪伴孩子,但由于孩子生得多,村里也多半以守望相助的型态互动,因此,当大人们出门耕种时,小朋友也能和隔壁人家的孩子互动,其互动的空间是开放的,梁仲怡表示,像这样让小朋友集结在一起主动的去探索和游戏,虽然可能缺少大人的刺激,但却是以小朋友为主体的探索,少了大人世界的语言,当然童趣也就多了些。反观现在,不安全的社会环境,家长必须时时刻刻将孩子带在身边才会安心,幼儿自然无法以自己为主题去探索周遭世界。

5.怕孩子输在起跑点上

  现在孩子生得少,孩子所获得的关注力则相对更多,再加上资讯丰富,每个家长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因此,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孩子身上,陈意玫指出,现在不少幼幼班就开始上幼儿美语,这个情况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不过,无形中也将孩子带入了大人竞争的世界。

早熟不见得是聪明

  在幼教现场多年的陈意玫表示,早熟确实是这几年小朋友常出现的情况,不论是在口语或行为,和过去同年龄的小朋友相比,都有较成熟的情况出现,就她的立场来看,着实不认为这是件好事,好比大家常说的「纯真」,事实上,这个情况还是该出现在小朋友身上,而不是在他们身上加诸太多大人的躯壳,即使小朋友不懂那些言语真正的意义,但是,这的确是值得关注的,她同时也提醒家长,不要认为bobo早熟就是聪明而沾沾自喜,应该检视这个情况对孩子来说是否是好的。

对此,梁仲怡也表示,早熟很难用一翻两瞪眼的方式判定好坏,得站在小朋友的立场去看,这个行为、这些语言对他的未来或是人格上的成长是否有好处,还是只是在彰显自己的教养能力,好像孩子有较成熟、突出的表现的另一层意义是「我很会教」!

我不要孩子变成小大人

  亲爱的爹地妈咪,如果你在意或担心幼儿有早熟的行为或语言,建议从小就要开始帮bobo过滤资讯,最重要的是从自身做起。

1.让孩子多一些和同侪相处的机会

  因为孩子生得少,孩子和同年龄小朋友相处的机会也少,多半是接收大人的语言,所以,梁仲怡建议家长,应该要多帮孩子创造和其他幼儿相处的机会,让同龄幼儿聚在一起玩,他们可自主的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语言及游戏。

2.少看电视

  少看电视,一方面可避免影响孩子的视力发展及影响以后注意力不集中,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孩子接触到不该接触的资讯,像是一些暴力、腥膻色的画面及语言,当孩子接触到且模仿力又强时,就很容易将其运用在生活中,但事实上,他并不知道这是不恰当的。

3.以身作则

  孩子和家长相处的时间多,父母更要检视自己的语言,因为有时孩子会是自己的镜子,你的行为语言可能会在他身上出现,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要给孩子不好的示范。


两代大不同

  将过去和现在小朋友其内在及外在做个比较,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现在的小朋友,其语言和行为几乎是仿制大人的缩小版。

教你面对孩子的早熟情况

早熟情况:言语成熟、犀利

可能情境: 3岁的小花到阿姨家住1个礼拜,阿姨像妈妈一样会对小花进行管教,当小花做了不适当的行为,阿姨用手稍微拍打小花的小手时,小花竟说:「你又不是我的亲生妈妈,你怎么可以打我?」

专家解析:语言是否恰当为评估准则

  梁仲怡表示,语言能力可以从理解、表达、阅读上来表现,且语言能力的进展和声带及大脑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当孩子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的确值得高兴,代表他的确具备这些能力,不过,另一方面,家长要留意的是,孩子说出的话是否「恰当」。梁仲怡表示,恰当与否是这方面最重要的指标,一旦孩子说出令人讶异的话语,但是那是恰当的,那么家长当然可以感到开心;若是说出不甚恰当的语言,家长就要立即进行纠正了。

  陈意玫针对此例说明,像这种大人化的语言出现在3岁小朋友身上的确不正常,或许,小花并未真正理解「亲生妈妈」的意涵,也不了解「不是亲生妈妈的人可以对自己进行哪些管教」,只是因为从电视上获取这样的对话,当生活中出现类似情境时,自然就脱口而出了。


如何面对

1.即时纠正:当孩子出现早熟又不恰当的语言时,家长应该要立即纠正,陈意玫表示,要马上告诉孩子这句话不适合他说,并且说出原因。

2.避免增强:有另一种情况是,当孩子说出早熟或不恰当的语言时,有些家长或亲友会觉得有趣,只要孩子一说,亲友们就以笑回应或是给予更多的注目,而诸如此类较正向的回应,都会增强他的行为,他会认为,原来这个行为是受欢迎的。因此,陈意玫建议家长,若是发现孩子有不适当的语言出现时,除了要予以矫正外,也必须以忽略来回应,避免给予增强的言语助长不当表现。

3.以身作则:最重要的还是大人要以身作则,常常大人不允许孩子做的事,却往往在他面前表现,要孩子不模仿也难。当幼儿出现较不恰当的语言时,家长也要思考其说出这些话的原因。


相关主题

评论

回复

Vaptcha启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