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岁前,父母陪他一起做7件事,促进多元能力发展
孩子3岁后,大脑已发育将近80%渐渐定型,若父母在3岁前能为孩子打下学习的基础,陪着孩子一起进行7大练习与学习的活动,除了可增进亲子关系外,更能促进孩子多元能力的发展。
俗话说:「3岁定终身」、「3岁定性」、「3岁看80」,在未接触孩子之前,会觉得这些话语都有些夸大,但随着与孩子相处的经验变多,逐渐觉得这些话语大有学问!
很多人会认为孩子还小,可以慢慢教,但若懂得儿童发展,就会发现3岁之后,孩子的大脑发育已经完成近80%,这时孩子许多的表现方式都已经慢慢成形,假若3岁前父母能为孩子打下学习基础,那么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定然会有很大的助益。
3岁前的孩子到底要学会什么?以下7个重点,是父母可以陪孩子学会的事:
第1件事:身体律动的发展
0~3岁的儿童动作发展,主要以基本动作的学习为主,例如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3岁之后所习得的技巧,不外乎都是这些基本技巧的延伸,这个阶段可以把主力放在基本动作的养成上,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平衡、协调与肌肉力量,除了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外,也可以透过感官动作达到情绪的稳定性,当动作发展越好,就会连带影响往后的游戏表现与社会行为。
在家中,父母可以这么做:
.利用地板与孩子来一场跑、跳、爬的体能游戏。
.运用家具的安全摆设,让孩子进行一趟爬上爬下的攀爬游戏。
.播放律动影片,带着孩子跟着影像一起唱唱跳跳。
第2件事:操作技巧的练习
认知的学习主要来自于操作经验的获得,操作经验则需要大量的手部动作,手部动作又与手眼协调的发展有很大的关联。手眼协调简单的定义就是:「手动到哪里,眼睛就看到哪里;眼睛看到哪里,手就动到哪里。」需要手部功能与视觉的同时表现,那么要如何增加手部功能与视觉表现呢?可以透过不同玩具的操作来获取大量的学习讯息,让孩子动手玩,越玩越聪明。
在家中,父母可以这么做:
.按压玩具,让孩子手按个钮就会有声音或是视觉的回馈。
.简易的积木玩具,让孩子的双手可以进行敲打、组装、拆解。
.投掷玩具,让孩子学习运用不同的抓握方式将操作物投掷入容器内。
第3件事:环境探索的鼓励
求知欲望的展现,来自于我们想要认识外界的环境。随着孩子的动作、认知能力日益成熟后,探索的展现就会更为明显,这时大人应该积极的鼓励孩子参与环境的探索,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且在探索中运用本身的动作移行能力,去建构环境空间的概念、因果关系的连结及记忆的展现,进而促进想像力的发展。
在家中,父母可以这么做:
.与孩子来一场躲猫猫的游戏。
.带着孩子进行房间的寻宝活动。
.运用纸箱制造惊奇的隧道游戏。
第4件事:自我独立的养成
依据社会发展理论,这个阶段是孩子自主性与自信心养成很重要的时间点,鼓励孩子主动参与,获取学习所需要的计画组织、逻辑思考、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非常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是受肯定,是拥有成就感的。
在家中,父母可以这么做:
.让孩子有独处的机会。
.让孩子尝试自己想做的事,例如穿袜子、穿鞋子。
.鼓励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5件事:沟通习惯的建立
有效沟通的养成来自于日常生活的习惯,不要不理会孩子,这样会丧失彼此的信任感,让孩子觉得有需求找父母说话是没用的,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眼神回应也可以。透过建立亲子对话的习惯,把彼此想要表达的讯息传递给对方,让对方了解,进而让父母更清楚知道如何引领孩子学习。
在家中,父母可以这么做:
.多跟孩子说话,话别说太长,也别说太深奥,只要简单辞汇、短句就足够。
.善用肢体语言,培养亲子互动的默契。
.运用绘本,透过书中的故事分享共同的生活经验。
第6件事:良好情绪的管理
孩子在18~24个月后,就会慢慢理解一个人的情绪与自己想要什么,孩子开始懂得用自己的情绪来操控环境、控制大人,当习惯养成就会明显影响往后的学习状态、人格发展,所以在这个阶段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情绪管理将会是一项很重大的议题。
在家中,父母可以这么做:
.适时的「Say no」,父母可在软性坚持下,让孩子知道规范的界线。
.多听孩子说话、了解孩子之外,也让孩子有情绪发泄的管道。
.运用情绪绘本演练,让孩子认识情绪,也学习可以怎么做。
第7件事:社会规范的灌输
在社会行为的养成中,等待是孩子必须学会的事,透过等待的练习,学习控制冲动,当冲动控制之后,孩子才有机会学会观察、判断、理解环境的脉络,认识社会规范的界线,进而发展出正向的社会行为。
在家中,父母可以这么做:
.火车「嘟嘟嘟」的排队游戏。
.与孩子进行不同玩具的交换游戏。
.制定玩玩具的规则,如:一次只玩一项玩具。
孩子在3岁前有很多事要学习,学习的过程更需要家长的陪伴,透过陪伴,除了增进亲子关系外,更可以促进孩子多元能力的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