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系统
本站资讯

孩子上学前必须学会的自理能力,其实透过「做家务」就能养成!

孩子在小的时候,许多生活照顾与清洗工作都需要父母的协助,随着孩子逐步成长,让孩子学习生活自理,不仅能培养自我认同成就感,还能累积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爸妈心中最优秀的智能小帮手!



现代社会的成人,许多缺乏责任感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遇到事情时只会向父母求救或放弃,不懂得变通,其实跟小时候错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有很大关系。

生活自理能力,应当从小学起

生活自理能力指的是自己能够独力完成事情的能力,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除了细心、耐心地照顾他们,更需要学习阶段性地放手,给予孩子适当的机会去做些家事或自己可以做的事。

部分家长可能会疑惑,孩子还那么小,现在谈生活自理会不会太早了?单中兴表示,若父母低估孩子的能力,缺乏信任和耐心让孩子练习,反而剥夺了让孩子从自理能力训练中,提升自我发展的机会。

现代父母工作繁忙,都会希望在处理孩子的事情上,能加快速度,以至于会不自觉地顺手帮孩子做许多事,像是简易的穿衣、穿鞋、洗脸和洗澡等家务整洁事项,其实都可让孩子稍加练习。

只要是孩子已经具备完成事情的能力,家长就要放手让孩子尝试,过程中不仅可以建立良好亲子互动关系,协助帮忙家长,对自身的身体动作协调更有多方面的发展。


错失训练生活自理原因

多数父母们认为,将孩子的事情打理好,就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以至于错失许多让孩子训练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原因如下:

孩子还小做不来

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根本做不来事情,多数时候其实是父母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一旦认为如此,反而越不给孩子机会练习。

自己代劳比较快

以吃饭为例,孩子刚开始练习吃饭时,因为不熟悉动作所以速度较慢,父母认为自己喂他比较快,而且吃得较多,甚至于强迫多吃。但父母须学习给予孩子机会,透过练习的过程,孩子的大脑才会建立这项能力的路径,从一次又一次的过程中学习。

觉得太脏或怕麻烦

孩子刚开始自己吃饭或玩耍时,一定容易吃得满地或全身弄脏,甚至于会弄乱环境,父母往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而不让孩子自己吃饭或不给予玩耍的机会。

看不惯就是想帮忙

孩子本身已经有能力自己做事情,家长还是会刻意地想帮助孩子,这是因为家长想突显自我存在的价值,但却剥夺了孩子的练习机会。

难得有空补偿心态

父母忙于工作,认为自己没有帮孩子做什么事,于是想利用空闲的时间特意协助孩子,以弥补内心的补偿心态。

环境不佳或道具不适

孩子在小的时候,应该给予孩子专用的工具和适当的空间进行练习,例如:剪食物的剪刀、围兜或是幼儿碗筷,给予孩子合适的使用工具,孩子就会练习得更加熟练。



学会生活自理好处多多

父母给孩子建立的生活自理观念非常重要,将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心理层面和外在层面,若是能灌输孩子独立学习的观念,对于将来的处事态度、价值观和习惯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身体动作协调

孩子在做任何生活自理的事情时,需要透过身体和肢体运用反覆练习,当孩子的动作协调灵活,做起事情来就会越做越快、越做越熟练。

基本认知能力

孩子在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会对一件事情的开始到结束建立许多认知,例如:接收家长的指令、对于每项物品的功能性与使用性建立基本逻辑概念等。

能做到想做的

当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穿衣服和吃饭等,孩子会拥有足够的自信心,因为孩子明白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些事,不需要大人的协助,自信心的建立来自于自己能够做到而非他人的赞美。

问题解决能力

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有助训练孩子思考:这个东西要怎么做?这件事情的完成需要什么?这个思考过程会建立孩子的大脑做一连串的记忆路径,作为未来如何解决问题的参考。

独立与责任感

当孩子进行生活自理时,要让孩子明白这件事情应由自己承担,自己有义务要将这件事情做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责任感。

逻辑概念能力

孩子在学习生活自理的过程中,会学习一件事情的分类、执行顺序和动作,例如:孩子想吃一个布丁,要先思考如何将布丁的盖子撕掉,需要用什么工具将布丁挖起来吃,吃完后垃圾要丢在哪里等。尽管是简单的一个吃东西过程,都会对孩子的逻辑概念能力产生影响。


相关主题

评论

回复

Vaptcha启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