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系统
本站资讯

公立学校清华附中国际部,何以成为海归高知家庭的“理想国”?


在北京的国际教育圈子里,清华附中国际部(THIS)一直是低调而强势的存在。低调,是因为几乎很少看到这所学校的宣传;强势,是因为创校13年来,清华附中国际部学子狂揽哈耶普斯麻各大名校offer,硕果累累。


上周,菁kids有幸走进清华附中国际部,观看了“中国日”的演出,同时采访了学校领导、在校学生以及家长,多角度还原“神秘”的清华附中国际部。


一踏进校门,校风正、学风浓、团结友爱的氛围就扑面而来;走进校园,孩子们自由转换的中英文双母语能力让笔者印象深刻;深入了解后,理解了清华附中国际部“传说中”强大的学术能力是怎样炼成的。清华附中国际部对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北京偌大的国际化教育环境下,是一种稀缺而独特的存在。


1646983564442021855 (1).png


识别下方二维码

报名清华附中国际部3月15日开放日


图片



源自“清华基因”的

中西合璧教育形态


3月2日,清华附中国际部举办了“中国日”活动,一曲中西乐器合奏的《云宫迅音》作为开场音乐,响彻礼堂,这首被几代人视为经典的《西游记》序曲,拉开了“故事里的中国”帷幕。


舞台上,中式乐器阮和西洋乐器大提琴相映成趣,由学生合奏而出的《云宫迅音》被赋予了“中西合璧”的象征意味……这所自带“清华基因”的学校,处处充满了中西合璧的教育形态。


图片
2022中学部中国日开场民乐演奏 《云宫迅音》


图片

️2022小学部中国日 三年级配乐唱诵《笠翁对韵》



No.1

当清华精神遇见国际教育



在清华附中校园里,穿过偌大的操场,便可见一栋标有“国际部”烫金大字的红色砖楼,与清华大学仅一墙之隔。


2009年,为了给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外籍和海归人员子女提供既符合西方教育理念,又重视中西文化渗透融合的教育,清华附中王殿军校长创办了国际部。


“永远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有'中西合璧,兼容并包'的国际视野和胸怀。在全球化背景下,勇于肩负起时代责任,成为改变世界的人!”这是清华附中国际部李文平校长对学生的期许。


图片

清华附中国际部李文平校长



No.2

中西合璧的国际教育形态



清华附中国际部在高中开设了AP课程,1-7年级使用新加坡数学;中英双母语并重,重视高学术水平培养;中文课是必修的核心课程,采用与公立学校一样的教育部统编教材。


国际部开设的中国历史、东方艺术与中文课,构成“三驾马车”,还将中国武术课也纳入到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教育环境。

 

就像“‘中国日’不是一个停留在文化符号表层的‘喜乐会’,而是引导学生深入到文化内核,以戏剧、演讲、诗歌等形式呈现他们对古今中国的理解。”国际部中文教研组组长白文婷老师说。


比如七年级的戏剧《鲁迅与<朝花夕拾>》,学生们选取《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片段,从充满趣味的童年到历尽炎凉的少年,再到选择改变的青年,演绎出鲁迅不同人生阶段的喜怒哀乐。


图片


同时,戏中的《孤勇者》等五首插曲都是孩子们为了表现鲁迅的精神品格而自己选曲填词的。


很难想象,这些对中文理解如此深刻的学生,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清华附中国际部2016年通过“教育界的奥斯卡”WASC认证,获得国际权威认可的教学水平,与世界先进的国际教育保持同步。


图片


方便孩子们与海外留学无缝衔接,学校作为考点,SAT、ACT、AP、PAST考试都可以在本校进行。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在严谨的学术课程体系中,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等形式,逐步养成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21世纪核心素养。


图片


最近,在第29届国际太空城市设计大赛(ISSDC)中国站中,与全国近200多名顶尖高中选手激烈角逐后,清华附中国际部的Albedodebla团队荣获冠军,Bread队获亚军,还有三位同学获得个人奖项。


图片
图片

在国内外重量级比赛中,包括各大中英文辩论赛、世界学者杯、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国际太空城市设计大赛、数学竞赛、商业竞赛等,学生们都屡获佳绩。


图片


在中西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支撑下,学生在两种文化中游刃有余。


学于斯、长于斯、情感系于斯、认同归于斯。希望这些外籍学生在国际部学习期间,打下深厚的中国语言文化底蕴,带着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为中国发声,这一直是李校长对教育的理想和情怀。



在清华附中国际部就读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愿你列出的题纲 

⽂集呐喊与彷徨

愿你⼼⾥的阳光

能把暗照亮

能吗?配吗?⼀个⼈的孤勇

战吗?战罢!以最不同的忠

依着笔墨中的奋⼒与⾃由

谁说站在光⾥的才算英雄


一曲学生填词的《孤勇者》唱罢,七年级的戏剧鲁迅与《朝花夕拾》落幕。屏幕前的Vicky会心一笑,因为疫情,家长只能在校外收看“中国日”的直播,戏剧中扮演藤野先生的是Vicky的小儿子Jason。



No.1

校风正、学风浓


“我其实有点担心,怕他放不开声音,因为这是Jason第一次在舞台上出演角色,之前他更愿意做幕后的工作。不过,现场表演特别棒!”看到性格内敛的儿子突破自我,Vicky由衷地感到开心。


“学校的大事小情孩子都习惯自己打理,但这次戏剧选角时,Jason正好在隔离期,我在酒店听到了他们上课的声音。当时,老师和同学都觉得Jason沉静内敛的性格特别适合演藤野先生,大家的鼓励给了他尝试公众表演的勇气。”学校的舞台是为每一个孩子搭建的,而不是少数“尖子生”的秀场。


从这个意义上说,Vicky感触最深的就是清华附中国际部更重视“育人”,而不是只关注升学。


图片


“Jason的哥哥Justin在国际部念八年级,他是二年级从另一所双语学校转过来的。转学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理念产生了差异,在我看来他们教学体系很生硬,没有做到双语融合,而是双语堆砌。这样就导致小孩子作业多,负担重,效率低。另外,我觉得他们的招生没设什么门槛,生源的品行、学习参差不齐,家长群也不太符合我的预期。”Vicky加入到新一轮的择校大军中。


“2015年春节前,我跟朋友参加了菁kids择校展,简单咨询了清华附中国际部,我就认定这是我想给孩子找的学校,比如我希望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但又足够重视中文。我的朋友是清华毕业的,当时她都惊讶自己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所带有‘清华基因’的国际学校!”


图片


Justin转学后,印象最深刻的两点是氛围好,水平高,而这恰恰印证了清华附中国际部“校风正、学风浓”的业界口碑。


回忆起转学前后的对比,Vicky说:“Justin一进班就很明显地感觉到同学们的纪律很好,学习内容虽然比之前学得深,但是很有兴趣去学,所以他的成绩开始并不突出,慢慢地就跟上了。另外,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会给予关注,尤其是对新转来的学生。 ”



No.2

双母语能力,让中英文自由切换



冯女士一家因为从香港搬至北京,大儿子Tai Yuan也经历了一次转学。

 

“当初,我们选择清华附中国际部首先是因为我先生是清华毕业的,从情感上和认同感上都觉得很亲近。”

 

冯女士回忆起2018年的探校记忆犹新:“因为不熟悉学校的环境,我就用中文问了身边的学生该怎么走。我记得那些孩子正在讲英文,可是他们自然地切换成中文,流利地帮我指路,那种开心、阳光、自信、纯净正是我想要的。家长探校除了要听校方的介绍,还有很重要一点的就是接触学生,学生才是学校的教育成果啊!”


图片


Tai Yuan的转学变化也让冯女士颇有感触:“Tai Yuan的中文积累是不错的,在香港他是他们班的‘中文一哥’。但是转到这里以后,他就不再是‘中文一哥’了。”

 

首先无论是英文教学还是中文,老师更注重把富有文化内涵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在难度与水平上都有提升;另外,学生的整体素质高,学术强,比照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不过,在我看来这是好事儿。我没有学业焦虑,因为我不认为要用固化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人,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学校有这个教育智慧!在这里,做不到也会被鼓励,失败不是一种挫折,尝试失败后获得的成功体验才是独一无二的。”冯女士说。


图片


这时,笔者电话采访的另一头冒出了女儿Hazel的声音,她正在为接下来小学部的“中国日”做准备。


“Hazel正在线上和老师同学讨论下周的话剧表演,我需要提供的只是电脑和网线。我不要成绩,但是我相信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必然不差。



 国际教育的“理想国”



No.1

团结友爱的同学,让压力变成动力



十二年级的Martin是清华附中国际部的学生会主席。他在手机里下载了一款APP,倒计时自己毕业离校的日子。

 

“还有99天就要毕业了,真的舍不得离开。这里不仅是学校,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无论在社团、操场、食堂我们都可以跨班跨年级认识新同学,大家在一起感觉融洽、友爱。

 

Martin的小学是在一所知名公立学校国际部度过,“六年级到了清华附中国际部以后,感受到了学业和快乐的平衡。因为是全英文的环境,让我的英文学术能力得到很明显的提升。除了学业比重的变化之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机会多。举个例子,我的小学也有很多社团,这些社团由专业的机构承办,我们只是参加而已。但这里不是,如果我们有感兴趣的社团学校没有设置,那么老师会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出一个社团来。

 图片


随着年级的升高,来自学业、爱好、社交等诸多方面的压力陡然升高,一种分身乏术,忙不过来的窒息感或多或少会干扰着学生。

 

Martin发现这并不是少数现象,如何帮助大家呢?受到东野圭吾《解忧杂货铺》的启发,Martin和好朋友发起并成立了一个新社团——解忧便利店(Destress MiniMart)。


“11年级那年,AP我选了3门很难的课,压力非常大。有一次社团老师在活动结束时给了我几颗糖,我的心情一下就好了,我就想把这份关爱给到更多的同学。解忧便利店就是给有烦恼的同学送糖、谈心,我们的传递出的是关爱,希望收到的是快乐。就像我们口号说的:Don’t pay us with money, pay us with your happiness!”

 

图片


正如李校长的一段心里话:“国际部的教育特别纯粹,不那么功利,我们像个‘世外桃源’,可以不受外界干扰,专心做我们认为对学生好的教育。我和外方学术校长一直说,We are here for kids,我们在这里就是为了孩子。”



No.2

无条件支持孩子的学术发展



在家长Vicky的心中,这是理想教育应该有的模样。

 

“我感觉这里的办学具有清华的标准和品质。国际部2016年就通过了美国西部院校联盟(WASC)认证,他们在不断地自查提升。”

 

另一点感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Justin不愿意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因为他的兴趣很多,比如他很喜欢生物,已经自学大学生物了。去年,清华附中组队参加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编者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顶级科技赛事,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3年创办)。因为高中生才能组队,而Justin刚刚八年级,于是便向学校请示,李校长很支持学生的特长发展,请学校老师组织测评,确定Justin的生物水平达到参赛标准就“破格”参赛了。真的很感谢学校切切实实地给学生个性化成长搭建平台。


此外,清华附中国际部的学生还有机会享受清华附中本部的资源为学术之路的精进插上翅膀。


图片

 清华附中国际部学子
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获铜奖


教育是什么?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学校所学的都忘记之后所剩下的。


当孩子们走出象牙塔,或许已不记得校园里所学的某篇课文、某个公式、某道题目,但是他们会记得“中国日”的舞台上,以《孤勇者》歌唱心中的鲁迅;会记得情绪低落时,收到来自“解忧便利店”的那包糖;也会记得学校给予破格参赛的机会,为国际部摘金夺银的热血时刻。


用一句话总结从清华附中国际部走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成为有格局有担当, 为世界做出积极贡献的人!这有力的话语来自王殿军校长。


清华附中国际部正以扎实的学术能力、中西融合的教育实践,在满载而归的梦校橄榄枝、国内外赛事荣誉中,把情怀落到实地,成为海归高知家庭追求教育的“理想国”,如果你也在寻找这样的一处理想之地,欢迎你来线上开放日一起见证!


清华附中国际部线上开放日将于2022年3月15日9:00-11:30在腾讯会议平台线上举办,活动包括:

  • 主会场:国际部执行校长李文平女士介绍学校总体情况、在校家长代表分享、学生代表分享

  • 小学部、中学部分会场:学部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升学指导主任、学生活动协调员等介绍相关情况

  • 招生答疑

活动需要3月13日前预约报名,二维码如下,会议链接将在活动前两天以邮件方式通知家长。招生和开放日活动可添加国际部招生小助手微信:13164252661,进行咨询。


图片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gkklC-hreJTmy86La71pJA

*免责声明:本资讯来源于网络 ,不涉及任何收费!转载目的在于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不存在谋取非法利益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若此举给您带来不便,请您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沟通解决。

相关主题

评论

回复

Vaptcha启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