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日常的单元测验频次很高,孩子对各单元内容的掌握也不尽相同,出现波动是很正常的现象。生活中,您是否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从学校回来,兴高采烈地地举着一份成绩单,“爸爸妈妈,我这次又考了班级前三名。” 哈哈哈,哦不,对于多数人,恐怕不是“前三名”的时候居多。某一单元掌握的不扎实,成绩还可能会跌到中等甚至最后几名。当孩子在多次逼问“考的怎么样”后,慢慢腾腾的从书包中掏出成绩单时,我们是否还能用平和的语气和孩子沟通呢?恐怕就很难了。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辅导孩子后“家长崩溃,孩子落泪”的视频,视频看时图个乐,但我们仿佛总能在视频中看见自己的影子。无奈也好,苦笑也罢,成绩单=家庭关系晴雨表仿佛成为了多数家庭的一个普遍现象。"双减"政策的落地,减少了学校测评的频次,弱化了分数和排名,有效地弱化了晴雨表现象。但背后深层次的“学习焦虑”还需要不断地自我消化,这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一般讲,学和玩是矛盾的。但是对于低龄儿童来讲,玩其实是有效的一种学习手段,关键在于引导,这里还要加上一个定语“耐心的”。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寓教于乐需要有智慧的父母,温馨的家庭环境。令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可以辩证的认识并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我想,所谓实践里面出真知,这些往往都是血泪换来的。成绩单是阶段学习的结果,它最大的作用是告诉孩子:哪块薄弱,哪里欠缺,是学的不扎实还是做的不仔细,仅此而已,不应该作为家庭关系的晴雨表。
【来源:津教研公众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739879508@qq.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