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宾山小学学校简介
如东县宾山小学。清朝末期,政治腐败,民族危机日重,在维新改良运动的影响下,各地涌现废科举兴学校的潮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月,以掘港之别称命名的"宾山学堂"应运而生,这就是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的前身。清朝末期,政治腐败,民族危机日重,在维新改良运动的影响下,各地涌现废科举兴学校的潮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月,以掘港之别称命名的"宾山学堂"应运而生,这就是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的前身。宾山学堂创办时,有校舍20余间,部分校舍依托于白衣庵寺庙改建。学堂背街临水,又与古刹大王庙、天主教堂毗邻,地点适中,环境幽静。学堂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称串场河。串场河,因连结各盐场而得名。这是一方育人的水土,正如校歌所云:"我们的学校环境好,门临一水远迢迢,两岸杨柳拂李桃,风景多美妙……"沿串场河边,学堂门前有面墙,门堂上悬挂"宾山学堂"之牌匾。次年,学校改称"宾山小学校",于是特制一块虹形校牌,以篆书镌刻校名悬挂。这一挂就是数十年,给历届学生及小镇居民留下深刻的印记。建校不久,学校又新建两层楼房一座,木质结构,楼上楼下只各有一个教室。小木楼北侧有丹桂一株,每年秋季,香飘十里,故《掘港镇志》将宾山小学列为掘港古迹之一,并附有古楼和桂树的照片。创办伊始,学校设有初小4个年级,开设国文、算术、体操、唱歌、图画、手工6门课程,有学生129人,教职员7人,第一任校长金文源(汇泉)。当年学校每年可向如皋县衙领取1453块银元,作为办学经费。其时掘港为皋东地区,受辖于如皋。此后,学校又增设高小部,小木楼作教室,增开读经、珠算、英文、理科、历史、地理6门课程,至此学校由初级小学发展为完全小学。由于宾山小学是当时掘港地区唯一设有高小及声誉最高的学校,凭着高小的毕业文凭,即能谋求职业,因此除掘港镇外,其他地区的学生亦慕名前来就读,并寄宿于校。学校1933届校友、如东县中学原副校长刘克勤回忆说,他的老家在苴镇,离掘港较远,几乎每次都是坐小条篙儿船来校,有时也坐班船,上午十时从家出发,下午三时左右才能到达,每学期大概只回家两三次。蜿蜒不息的串场河,见证了孩子们的励志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