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系统
本站资讯

肥西县烧脉中学学校简介

烧脉初级中学烧脉初级中学位于上小路上,东接肥西县城,西倚紫蓬山,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创办于1969年7月,办学30多年来三易其名。办学之初为肥西县燎原初级中学;1986年9月更名为肥西县烧脉初级中学;2004年1月定名为农兴镇中心学校。1969年学校始建时,仅有六间土坯房,2个教室还是借燎原小学(今烧脉小学)的,当时学生不足百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心校本部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1035人,教师62人。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们中有的成为科技精英,有的成为领导干部,有的成为商届名流和优秀企业家。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也不断增强,在两基达标时,曾在县内走在前列;学校先后多次获市县级先进集体、文明单位、优秀党支部、红旗团委等荣誉,拥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校内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规划整齐,布局合理,有教学楼两幢,教师宿舍楼3幢,餐厅1处,综合楼也即将破土动工。学校设施基本配套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且教职工敬业爱岗,乐于奉献,能顾全大局。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每年师生都有几十人获市县级奖励,良好的办学声誉,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届的广泛赞誉,2004年8月24日教育部领导还来校进行专题调研。此外,省人大副主任朱维芳,合肥市副市长张雪萍,原市教育局林存安局长等领导都曾先后来校视察。办学30多年来,农兴镇中心学校定位于“创办全县农村的窗口学校和示范学校”,坚持正确的发展目标:“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师资队伍、构建一流的校园文化,培养一流的学生,争取成为全县基础教育的一个品牌、一面旗帜。”秉承“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学实效、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依法治教”的办学指导思想;着眼于“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给社会培养未来人才”的办学宗旨。学校通过内抓管理,外塑形象。上下齐心协力,克服了众多困难,也赢得了良好的发展先机。2004年学校的农村远程教育走在了全县前列,现正在申报电教示范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使用为学校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5年元月全县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工作在该校启动,学校优化帮扶机制、出台细密全面的帮扶工作制度,建立完善成长档案,关爱“留守孩子”工作成为受关注的亮点。农兴镇中心学校致力搭建绚丽舞台,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学校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阵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正日益彰现出勃勃生机。作为农兴镇全学区的中心学校,学校正在探索如何整合全镇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新管理体制的优势,争取逐步形成“以中学带小学,以小学促中学”的双赢局面,努力探索出一条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管理新模式。 办学条件简介 1969年7月,燎原中学新建之初,校址上一遍杂草坟塚,从农兴中学分来的课桌、椅子等物件,无处存放,借粮站3间房子暂时保存。开学时,借燎原小学两个教室开课,另借两间房子作食堂兼教师办公室。1970年,盖6间瓦房作食堂,6间荒草房作教师宿舍,两个土墙瓦顶教室,这样,师生才从燎原小学回到燎原中学。1971年增盖两个教室,9间教师宿舍,两间办公室。1972年,增盖两个土坯墙瓦顶教室,9间教师宿舍,两间会议室。1978年,增盖两个砖瓦结构教室,6间教师宿舍。1987年,增盖了9间教室,9间教师宿舍。1989年,增盖9间教室,9间教师宿舍。1994年,上半年修建校内第一条混凝土主干道。下半年新建围墙将操场圈入校内,并在操场边上修建护坡。1994~1995年,盖两幢教学楼,面积共2000平方米,共设18个教室,改造18间平房教室作图书室、阅览室和实验室使用。建水塔。1995年,在操场西边建上下结构教师住宿楼6套。1997年,由于小城镇建设改造,拆去40间教师宿舍,学校想方设法,盖起28套,面积有2240平米的商住楼。1998年,新建大门楼和3间办公室、1间值班室。在水塔边上利用拆迁旧材料盖平房9间。1999年,在灯山路边上新建上下两层的商住楼9套。2001年暑期,从镇上争取资金,将两座教学楼进行维修。2002年,利用危改资金改造男女厕所,后又在灯山路边上新建上下两层的商住楼10套。2003年,利用危改资金新建6间平房作多功能餐厅。2004年,改造两个教室作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使用。2005年,筹建1200平方米综合楼1座。至此,学校初具规模,教育教学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原燎原中学,现在的农兴镇中心学校,开始大步向前发展。 五、“两基”工作1994年9月1日,伊开伦出任学校校长,不久,适逢要迎接“两基”达标验收。在“硬件”建设上,从1994年10月28日至1995年8月28日,仅10个月时间就盖起了2000平方米的两幢教学楼,可开设18个班,一举甩掉“二部制”的帽子,同时建好有关配套设施——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并配备了图书17500册,各种实验器材和药品,实验器材达Ⅱ类标准,总计耗资金额约为121.7万元。在“软件”建设上,资料由周先维老师专人负责整理、存档,基本上资料齐全,分类归档,专柜保存。在资金筹措方面,农兴镇政府1994~1995年共拔款30万元,县政府、县教委1994~1995年共拔款6.5万元,学校自筹25万元,累计资金61.3万元,两比资金短缺60.5万元,此款全由教职工集资(均带利息)。巨大的债务,给学校背上沉重的包袱。在普及程度上,1994~1995年初中入学率只有90%,巩固率为90%,毕业率为88%。通过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一致努力,1995~1996年初中入学率为100%,巩固率为97%以上,毕业率为91%以上。1996年12月一举通过“两基”达标验收。在“两基”达标验收之后,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并不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而是以“两基”达标标准鞭策自己,在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严格控制流生,要求各班主任登门做好流生返校工作,学校每学期把流生纳入班级量化管理中,并对返校生做到分类辅导,让他们留得住,安下心,学得好,因此,从1997年以来,每年的入学率均为100%,辍学率均在3%以下,毕业率均在91%以上。在此期间,学校还组织一批教师,对全镇青少年文盲进行全面地摸底登记造册,并动员他们来学校,一部分插班就读,一部分办班辅导,通过这样,全镇基本上扫除青少年文盲。1998年12月又顺利通过了“两基”复核验收。 教 育 教 学(1986~2005)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学校的中心工作。二十年来,烧脉中学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具体表现在开设课程、教学管理、教学手段、教研教改四个方面体现出来。开 设 课 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学校开齐和开足了教学课程。1986~1994年,在这一段时期里,原烧脉中学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班会。从1995年开始,学校根据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又增开了《劳动技术》这门课程。从2004年下学期开始,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学校在给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同时,又及时地增开了《计算机》这门信息技术课程。从2000年开始,学校还有针对性地请法制副校长给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教 学 管 理教育教学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合理有序的教学管理。从1986年到现在,烧脉中学的教学管理,历任校长都比较注重抓教学管理。学校建立了正常的考勤制度和教师考课制度。广大教师也以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教学质量是稳中有升。“两基”验收,使学校的硬件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也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管理。近年来,学校陆续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岗位考核和年度考核量化评分细则》等,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轨道。现在学校的许多工作,如农远程项目的利用、关爱农村留守孩子等工作,都走在全县的前列。 教 学 手 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要依赖科学的教学手段。“两基”达标前,受学校条件限制,设施简陋,教学手段比较传统、单一。“两基”达标后,学校设施有了很大提高,比如图书室的开放,试验室的使用,使素质教育成为可能。推行新课改后。广大教师经过学习,自觉地把“自主、合作、探究” “两基”达标的现代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去。农远项目实施以来,学校继续加大投入,给教师配备u盘,正确引导教师钻研、使用,使不少教师都能熟练的运用,服务于教育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实效。教师教学手段的更新,也给学校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学校的教学质量是逐年稳步提高。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教 研 教 改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想取得突破,教研教改是不竭的动力。学校共划分有语文、数学、英语、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6个教研组,选拔年轻有为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每学期都把教研活动纳入学校的大事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务求实效,教师都得到锻炼提高,不少人都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年轻教师也迅速成熟。学校现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各1人。2002年,在全县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课题研究中,学校申报了4个子课题,经过3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已顺利结题。2005年,学校有集体申报了《学校对农村留守孩子的作为之研究》的课题,所有班主任都参与研究。使学校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大多数教师都热衷于教研教改,每期坚持写教学札记和教学总结,研究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钻研教学理论,注意收集教研教改动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每年都有几十人次获奖,有的论文还被发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建设。 创安创建和综合治理原小学创安创建和综合治理工作,在镇教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各小学具体负责落实。中学的创安创建和综合治理工作,原由保卫处负责,周 明任主任,汤道榜、周礼华任干事,在当地派出所的大力协助下,定期开展法制讲座或报告会,安排学生值日,成效显著,校园秩序井然,学生无违法犯罪记录。中心校成立后,此项工作转到保卫处,由张立荣主任具体负责,继续长抓不懈。一、乡镇教育管理——农兴镇教委1、机构沿革农兴镇教委于1992年3月撤区并乡时成立,由原农兴乡和烧脉乡教委合并组成立,程家鼎任教委副主任,镇长马华兼任主任,阮光、曹文俊为干事。其前,1986~1992年,原农兴乡教委由周先永任主任,原烧脉乡教委由张开香任主任。1995年2月,农兴镇教委主任程家鼎因公殉职。1995年3月,陈家科继任农兴镇教委主任,阮光、曹文俊、谢玉山、程家余、周典成、汪邦涛、史晓鸣等先后为干事。2000年,周典成任农兴镇教委副主任。2004年1月,因教育体制改革,撤销农兴镇教委,成立农兴镇中心学校,张立胜任校长。2、教育教学管理1992年撤区并乡前,原农兴乡、烧脉乡的初中教育教学管理由区教育组负责,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由乡教育办公室负责。农兴镇教委成立后,立足本镇实际,切实抓起了本乡镇的教育教学工作。1985年起,积极推行“文明学校”创建工作,农兴、白衣、永安等小学先后通过验收,荣获“肥西县文明学校”称号。为实现“两基”达标,镇教委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条件,1996年12月,全镇顺利通过“两基”验收。1998年又通过“两基”复核。为强化教学管理,镇教委推行“抓先进、促后进,抓教改、促教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全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2004年元月,中心学校成立后,全面负责本学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效果正在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