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系统

上海市松江区立达中学分部学校简介

上海市松江区立达中学,前身为立达学园,1925年由匡互生及丰子恺、朱光潜、陶载良、刘熏宇等人创办,初期校址设在当时的“美租界”上海虹口老靶子路(今武进路)俭德里10号(今罗浮路东侧),校徽由丰子恺设计,校歌由李叔同创作。立达学园倡导“引发教育”,在国内率先开展“人格教育”、“生产教育”,曾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因时局动荡,学校辗转迁址多地。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学校前后两次毁于日寇炮火;1933年匡互生去世之后,由陶载良接任校长;上海沦陷后,为抗拒日伪奴化教育,于1941年西迁四川隆昌;抗战胜利后,回迁松江包家桥;1953年,学校由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接管,改名“松江三中”;1986年王冰夫担任校长,1988年,迁至现址;其后1991年陆增云担任校长、1992年辛冠东担任校长、1993年周志鹰担任校长、1998年郑国雄担任校长、2001年项金明担任校长;2002年9月,凌卫民担任校长,学校复名为“立达中学”(附属于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广东省原省长梁灵光等前来参加校名揭牌仪式;2009年至今,陈剑钰担任学校校长。2017年6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市松江区立达中学。百年传承,不改初心。学校始终以“让学生的个性自然发荣滋长”为办学理念,以“合作互助”为学校集体人格,以“立已立人,达已达人”为校训;以“立已达人,艰苦奋斗,尊师守纪,求实创新”为校风,以“启智、求真、严谨、耐心”为教风,以“认真、踏实、刻苦、主动”为学风。2004年3月,学校在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为立达中学的题词“科技与人文之和谐”的指引下,经时任校长凌卫民解构设计,学校逐步走上以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促进学科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2009年7月,陈剑钰校长明确以“科技人文和谐发展”为我校的课程发展理念,以科、文、艺、体为办学特色,通过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推进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同时以“以学定教”为教改载体,通过“精讲多练、学案引导、合作帮促、及时评价”的教学新思维、新策略的助推,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师生合理互动、良性发展的平台,努力营造“互助学习、体验成功”的有效教学氛围。2012年起,学校以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为基础,把“办成继传统、求创新、创特色等若干方面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名校”为纲领目标,通过对“科技与人文之和谐”课程发展理念的深化、结合“立己立人,达己达人”校训的实践,以“科技与人文之和谐,立己与达人之共生”为全新的课程理念,实施“教学与课程”的双重转型。教学转型以“引发教学”为突破口,对课堂教学的理念、方式、方法进行改进;课程转型以培育“艺术见长科创素养”为突破口,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构建了THAS全课程体系,深化落实“目标激励为导向、引发教育为策略、引发课程为载体、人文环境为氛围、信息技术为辅助、精细管理为手段、三群建设为保障”的工作措施,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创素养与人文修养,全面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品质,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校发展之路,成为一所社会闻名、家长称赞、学生向往的有着全新发展理念的完全中学。学校注重人文氛围的物化建设,以“七景六馆一场一中心” 为主的校园人文记忆建筑物既展示了立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更为学生带来了耳濡目染的爱的教育和美的教育。(七景:文化理念石、教育之水、五位创办人铜像、旨趣园、丰子恺画廊、护生池、桃李春风门;六馆:科创体验馆、人文校史馆、艺术馆、水族馆、图书馆、达人体育馆;一场:立人剧场;一中心:立达THAS赛思课程体验中心)学校占地面积28624平方米,建筑面积16630平方米,运动场地9840平方米,绿化面积1411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9%。现有41个班级,其中高中部22个班级,初中部19个班级,共有在校学生数1650人。在编教职工165人,中青年教师占比86%,其中高级教师15人,中级教师92人,区学科名师6人,区教坛新秀8人。上海市松江区立达中学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上海市绿化先进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学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区文明单位、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区科技特色学校、区体育传统项目特色校、区招生工作先进学校、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品质课程实验学校等。